1965年6月,一次全国医疗工作会议上,一向好脾气的毛主席怒了。 他拍着桌子生气地批评:“说来说去,全是城市的医疗成就!我国绝大多数人民都在农村,为什么只字不提农村的医疗成就? 原来啊,那时候城里的医疗资源多得是,可农村那边就惨了,看病特别难,大多数农民连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都享受不到。开会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跟毛主席说了说现在的医疗情况:全国有一百四十多万搞医疗的,但九成都在城里,七成在大城市,两成在县城,只剩下一成在农村。医疗的钱也分得很不公平,农村只拿到四分之一,城里却拿走了四分之三。钱信忠这么一说,毛主席的脸色就越来越差了。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砰”地一拍桌子,生气地说:“你们老说城市的医疗有多好,可咱国家大多数人都在农村啊,咋不说说农村的医疗呢?我看这卫生部得改名了!别叫什么人民卫生部了,直接叫城市卫生部算了!” 毛主席平时都挺温和的,很少发火,但这次他实在受不了农村人看病难的问题了。他觉得,城里人是人,农村人也是人啊,为啥只管城里医疗,农村就不管了呢?农村的老百姓要是病了,只能去城里看,家里没钱的,可能就不治了,在家等死了。毛主席哪能看着这事儿不管呢?为了改善现在的情况,毛主席马上决定要加强农村的医疗,培养农村自己的医生,让每个村民都能方便地看病。他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就是培养“赤脚医生”。这些医生是从村里有点文化的年轻人里选的,他们上4个月的医学基础课,然后回到公社当卫生员。他们学的是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和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学成后就留在村里,给村民们服务。 这个办法很快就在全国推开了,城里的医生带着医疗设备和药到农村来,免费看病还教“赤脚医生”。虽然条件不好,消毒的东西也很简单,但这些“赤脚医生”都特别认真地给农民治病。像黄钰祥、王桂珍这样的“赤脚医生”,不仅村民们特别信赖他们,他们还大大提高了农村的医疗水平。最后,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农村的医疗条件好多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了。大家对这事儿有啥看法呢?快来评论区说说吧!别忘了点个“关注”和“赞”,这样下次就能轻松找到更多好看的内容啦!祝您每天都开心,谢谢大家的支持哦!
1965年6月,一次全国医疗工作会议上,一向好脾气的毛主席怒了。他拍着桌子生气
飒沓风华舞
2025-04-10 15:25:07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