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打算花3万块向老鸨要人,他正准备付钱,却被妓女拦住。 1914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一年的北方,袁世凯正坐在总统府里密谋着他的称帝大计。 南方的革命党人四处流亡,被通缉的名单越来越长。那些曾经跟随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奔走的人,有的被杀,有的被捕,有的逃亡海外。 在上海的租界里,繁华的街道上行人如织,但暗地里却是杀机四伏。各地的特务和密探都在寻找着革命党人的下落,许多人为了躲避追捕,不得不隐姓埋名。 当时的中国,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连年的战乱让物价飞涨,一般人家勉强糊口都困难。富人的日子倒是滋润,灯红酒绿的生活一点都没受影响。 在上海的青楼里,每天晚上都热闹非凡。这些地方成了达官显贵们消遣的去处,也成了不少人打探消息的场所。 董竹君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唱戏谋生。她年仅14岁,因为家境贫寒被迫典押在青楼,每天靠唱曲子为生。 在四川,夏之时的名字已经上了袁世凯的通缉名单。作为四川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的人头被悬赏三万大洋。 这笔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一般人家十年都挣不到这么多。为了抓到夏之时,袁世凯派出了大批特务,在全国各地搜寻他的下落。 夏之时那时已经27岁,是个有名的军官。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带兵打过仗,在四川军界颇有威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夏之时遇到了在青楼唱戏的董竹君。这个14岁的姑娘,虽然生活在青楼,但举止大方得体。 董竹君的嗓音清亮,唱得一手好戏。她每次登台献艺,总能引来满堂喝彩。 夏之时通过朋友的介绍,在一家日本旅馆里见到了董竹君。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谈到了赎身的事情。 董竹君对夏之时说得很明白,她要的是一个平等的婚姻关系。她见过太多被赎身的姐妹,做了小老婆后受尽夫家白眼。 对于董竹君的要求,夏之时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这位革命军官的思想比较开明,他也赞同男女平等的观念。 但是老鸨那边的赎身费用成了一个大问题。夏之时虽然在军界有些名气,但是现在正被通缉,能筹到的钱只有一万大洋。 老鸨死活不肯降价,坚持要三万大洋。她很清楚董竹君的身价,这位姑娘不仅年轻貌美,还能唱好戏,是馆子里最吸引客人的招牌。 在谈不拢价钱的情况下,董竹君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她先是称病不出去唱戏,整天以泪洗面。 老鸨对她软硬兼施,但是都不起作用。最后,老鸨把她关在另一个弄堂里,派人看守起来。 董竹君在被看管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听话。她知道,只有让看守放松警惕,才有机会逃走。 两个星期后的一个夜晚,董竹君找到了机会。她支开了看守,一个人悄悄溜出了弄堂。 她坐着黄包车,直奔夏之时的住处。到达时,夏之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上海。 两人来不及多说,赶紧雇了车往日租界赶去。他们必须在老鸨发现人不见之前,离开上海。 等到了轮船上,董竹君才算真正摆脱了青楼。老鸨派人追赶,但是在租界的势力范围内,她也无可奈何。 最后这件事情,是用一千大洋和关押夏之时的兄长一个星期作为了结。这个数字远低于原本要价的三万大洋。 到了日本后,董竹君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夏之时为她请了五位家庭教师,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史地、日文和中文等学科。 在那个年代,能上学的女性还很少。董竹君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四年时间里,她完成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科的全部课程。这个成绩让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闭上了嘴。 董竹君不仅努力学习,还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她生下大女儿那年,就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 当时革命党人正在筹划推翻袁世凯政府,有一份重要的秘密文件需要送到上海。这份文件太过机密,不能用电报也不能托人带话。 董竹君接下了这个任务,她快速且安全地完成了任务。这次行动让革命党人对这位曾经的青楼女子有了新的认识。 在日本期间,董竹君的视野不断开阔。她经常接触到留日学生,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国际形势。 她开始关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日本的商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为她后来经营饭店打下了基础。 1915年,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传来。全国各地都在反对这个决定,革命党人准备发动第二次讨袁战争。 第二年,"护国战争"爆发。夏之时奉命回到四川,董竹君开始思考如何为国家多做贡献。 她认为要实现男女平等,光靠口号是不够的。没有经济基础,什么事情都难以开展。 这个想法让她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格外注意观察和学习日本的经营之道。她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读书求知。 在1917年,董竹君一家回到了四川。面对着封建大家庭的歧视,她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打算花3万块向老鸨要人,他正准备付钱,
诉与山鬼说话
2025-04-10 18:27: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