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万里黄河报道法治中国|山西临汾乡宁法院让法律“跃”出文本汇入绿水青山

河南法制报 2024-07-23 12:11:05

河南法制报记者 仲晓菲 杨勇 王富晓

青山环绕,举目葱翠。7月22日,迎着盛夏澎湃的热情,“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山西段采访团来到乡宁县,跟着乡宁县人民法院法官的介绍,一路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跳出字里行间、汇入绿水青山的美好历程。

公益诉讼圆满落幕——塑料袋的“罪恶感”减轻

“如今,环境更好了,我们的果树长得也更茂盛了。”空气清新、果树林立的枣岭乡驮涧村,村民老张一边喜笑颜开地向记者分享着身边的变化,一边将化肥废弃袋整齐地码放在院角,以待回收。

果林里法官询问村民农用废弃物的去向

就在2023年初,驮涧村还是一片“脏乱差”。农药包装废弃物被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农用覆盖膜肆无忌惮地“横”在大小沟渠里。珍贵的土壤、水源终日饱受着被持续污染的风险,不远处的黄滩上都能闻到废弃物飘来的异味。“这样的现象,不只我们村有,谭坪、漫水滩等好几个村也不咋地。”回忆起过去恶劣的环境情况,老张皱起了眉。多个村庄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不到位,引起了乡宁县检察院的高度关注。

2023年11月,一纸环保公益诉讼的诉状摆在了乡宁法院环资审判团队的案前。“这是我院环资审判团队成立后,审理的第一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了解案情后,我们及时联系相关行政部门,通过释法明理,督促其多措并举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乡宁法院环资审判团队负责人文军介绍道:“2023年底,在相关行政部门的治理下,农业面源污染生产废弃物回收贮运站成功落户驮涧村,乡宁县的农用废弃物也终于‘有家可归’了。”为了确保数量庞大的农用废弃物精准“到家”,在乡宁法院的监督下,“农资管家”App登上了广大农药经销商的手机。“客户购买农资时,必须进行登记、形成完整的销售记录。通过该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所购农资的数量、时间和地址,以便定时上门回收。”沿街的一家农资经销店里,售货员随手点开了“农资管家”,让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把方寸间即可追踪废弃物的“科技感”。过去,套在苹果上的一个个塑料袋,既是“护身符”,也是污染源。

时至今日,随着乡宁法院公益诉讼的圆满落幕,塑料袋的“罪恶感”减轻了,阳光照在上面金光灿灿,竟也成了一道风景线。“向绿而行”的自豪感,让站在果林里的老张挺直了腰杆儿:“这回,俺收果子的时候,再无‘后顾之忧’啦。”

采矿区变成连翘地——小动物的娱乐场所回来了

满目疮痍的采矿区,摇身一变成了连翘生长地。光华镇尧西村委海子沟的半山腰上新增的二百余株连翘绿意盎然,既是鄂河(黄河支流)边的新“画卷”,也是乡宁法院守护黄河的新“答卷”。

法官走进连翘地,“验收”受损土地的修复成效

海子沟距鄂河不到四公里,在此‌非法采砂,不仅会破坏鄂河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还可能在强降雨天气里增加山体滑坡的风险,‌对山下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022年5月,汪某和刘某谋上了开采砂岩的营生,挖掘机等机械的轰鸣声自此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尘土飞扬中,一吨吨砂岩接二连三地被运往他乡,曾经平整的土地一片狼藉,野生动物们也不见了踪迹。“采了一阵子后,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公安的电话,才意识到自己竟然犯法了!”电话采访中,汪某向记者讲起了他改过自新的过程:“经过慎重考虑,我和老刘当即决定主动到公安机关配合调查,并将非法所得全额上缴国家。”‌2023年6月,乡宁法院受理了汪某和刘某非法采矿案,并敦促其加紧修复受损地面,早日在非法采矿区完成连翘种植。

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构成非法采矿罪?生活中,很多人对此充满疑惑,甚至有人误以为路边随处可见的石头、河道数不胜数的砂石都不属于‘矿产’,所以随便开采、使用,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却不自知。2023年黄河保护法实施后,为避免群众误入歧途,乡宁法院进一步加强了普法力度。“我们走进矿产资源比较集中的村落和周边矿企,告诉大家非法采矿罪侵犯的对象是‘矿产资源’,具体指由于大自然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地壳内或地表之上,并具有现实利用价值的,以固态、气态、液态形式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乡宁法院党组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张英迪借着此案,现场普法:“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开采任何自然资源,避免落入‘犯罪’。”采矿区变连翘地,黄河母亲“乐开颜”。一身新绿的连翘丛里,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然起舞,土黄色的野兔洞仰望着澄澈的蓝天,小动物们的娱乐场所回来了!生命,在这方小小的土地上再次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爱黄护黄”变成了黄河人家的日常

“从前,邻河而居的村民时常将生活垃圾倾倒在黄河里,似乎在大家心里,波澜壮阔的母亲河永远不会‘生病’。”通往乡宁县沿黄生态资源司法保护站(以下简称“黄保站”)的路上,在黄河边长大的张英迪和大家回忆起年少时的经历。其实,在过去的年月里,除了倾倒垃圾外,钓鱼、挖沙、狩猎也是黄河人家的日常操作。但,自从黄保站成立以来,村民们在法院的一次次普法宣传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法律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对母亲河的态度也从无所顾忌的索取,变成了呵护有加的关爱。

2023年6月18日,黄保站在岭上法庭正式挂牌,成为乡宁法院成立的第一个集巡回审判、诉前调解、生态修复、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为一体的专门性环境保护司法基地,对乡宁县黄河流经区域的生态资源实施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我们真的很爱母亲河,所以在办理每一件环资案件时,都会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张英迪动情地说。2020年8月起,庞某在沿黄的个别玉米地里架设“电猫”,非法狩猎山羊、野猪、野兔等动物。2022年8月,狩猎中的庞某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借首个“全国生态日”之机,乡宁法院将该案在黄保站进行巡回审理,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周边村民旁听,当庭宣判:“庞某在禁猎期使用禁用的方法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狩猎罪……” “此案审结后,在村民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大家不仅对‘禁猎期’印象深刻,甚至个别村民还反思起自己儿时上山打鸟、捉兔、捕野鸡的行为,直言‘普法宣传很重要’。”问及案件办理的成效,岭上法庭庭长师武勇笑着说。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求知欲,也为了最大限度的传播好黄河保护法,黄保站的法官们一得空,便会开车拉着一沓沓普法宣传页驶入沿黄村落,走街入户地把相关法律知识浇灌在村民的心头。“你瞧,现在普法宣传页就是随车必备品。对我们来说,自己的水杯可以忘记拿,但普法资料不能忘。”师武勇指着后备箱里的“法宝”打趣道。人不负黄河,黄河定不负人。

夕阳西下,记者站在绵软细腻的黄河滩边举目四望,波光粼粼的河水映衬着峻峭的峡谷,郁郁葱葱的绿植装饰着连绵的群山,大美黄河一片安宁。沿黄22公里全段,分布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址以及现代特色农业等文化旅游资源,为乡宁的经济发展辟出了更多新路。在黄河温婉的低吟中,记者仿佛听到了来自母亲河的深情回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