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从爆火到凉凉,肥娟小吃做错了什么? 这对夫妻从街边小摊逆袭成直播间顶流。 短短三个月,10万观众哗啦啦掉到四五千人。 他们的故事像颗流星,亮得快灭得也快。 有人说他们太老实不会玩流量,也有人说被金主坑惨了。 真相藏在那些油乎乎的A4纸里。 肥娟小吃刚火时,直播间像过年庙会。 夫妻俩围着油锅炸串,旁边摆着皱巴巴的A4纸,歪歪扭扭写着“广告位”。 这本是感谢刷礼物大哥的,没想到成了流量密码。 品牌商们像闻到甜味的蚂蚁,举着手机狂刷“华子”。 卖电器的老板最狠,刷了200个火箭,把自家LOGO贴到炸串摊玻璃上。 热闹背后藏着陷阱。 那天肥娟大姐把洗发水商标贴围裙上,直播间炸锅了。 “这还是炸串摊?整个广告牌!”“说好的不接广告呢?”弹幕飘满问号。 其实他们没收广告费,就是把刷礼物最多的品牌名写纸上。 结果越写越夸张——从纸贴到操作台,最后衣服都成广告位。 品牌商来得快去得更快。 1月13日早上开播,“榜一”位置空荡荡。以前抢破头的欧亚电器不见了,总说要支持正能量的浙江小姐姐也消失了。 最惨是2月19日那场直播,五千人在线听油锅滋滋响。 评论区只剩老顾客问:“今天炸糕还有吗?” 肥娟夫妻倒不在意。 现在直播间回到最初模样——没有特效,没有品牌大战,只有金黄炸糕在油锅里翻腾,香味好像能钻出屏幕。 肥娟小吃给想红的人上了一课:流量像滚烫的油,能炸出美食,也能烫伤人。 当直播间变广告战场,观众用脚投票给出答案。 现在店门口排长队,冲着网红打卡的人少了,真爱炸串的街坊回来了。 或许这才是最好结局:褪去流量光环的小吃摊,终究要靠真材实料留住人心。 对此,大家怎么看?
100天从爆火到凉凉,肥娟小吃做错了什么? 这对夫妻从街边小摊逆袭成直播间顶流
奇谈社会
2025-04-10 22:29: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