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对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东方大国之间的贸易战表示关切。 她说,东方大国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外贸伙伴。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中美事件的发展,并将全面分析可能的产生后果。俄罗斯将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该国的潜在损害。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这番表态,背后是全球经济格局的连锁反应。 美方宣布对中方加征125%关税消息一出,全球产业链就像被按了快进键的多米诺骨牌。芯片、汽车零部件这些 "工业味精" 的运输成本暴涨,欧洲车企的生产线被迫停工,东南亚电子厂的工人只能对着空货架发呆。更讽刺的是,美国对盟友也没手软 —— 前脚刚对欧盟钢铁加征 25% 关税,后脚又逼着欧洲买高价美国液化天然气。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操作,让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 CEO 直摇头:"我们买美国页岩气的钱,比买俄罗斯管道气多出三倍!" 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自然成了这场风暴的 "接盘侠"。2023 年俄对华石油出口量达 1.07 亿吨,同比增长 24%,日均约 293 万桶原油顺着中俄东线管道南下。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全球能源价格被贸易战搅得像坐过山车。去年美国制裁俄罗斯时,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飙升到 130 美元 / 桶,可随着贸易战升级,需求萎缩又让油价跌破 70 美元。这种剧烈波动让俄罗斯财政部头疼不已 —— 能源收入占预算的 40%,价格每跌 10 美元,就相当于少收一个中等城市的全年财政收入。 最戏剧性的是欧洲的 "能源焦虑症"。欧盟一边喊着要摆脱对俄依赖,一边又偷偷把俄天然气进口量提高了 15%。德国工业重镇鲁尔区的工厂主们私下抱怨:"从美国买 LNG(液化天然气)的成本,够我们多交两年碳排放税了!" 这种矛盾心理在波兰表现得最明显 —— 政府嘴上支持对俄制裁,却悄悄把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转运到乌克兰边境,再伪装成波兰煤炭卖给欧盟。 在这场乱局中,俄罗斯玩起了 "能源外交" 的平衡术。一方面,他们把远东的油田开发权交给中国企业,换来了 1900 亿美元的贸易额;另一方面,又通过土耳其向欧洲输送天然气,让匈牙利等国在制裁投票时 "选择性失忆"。这种 "东边不亮西边亮" 的策略,让俄能源收入在 2024 年逆势增长 38%,但也埋下隐患 —— 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就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东方大国经济增速放缓,俄罗斯的 "能源奶酪" 就要缩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美国的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特朗普政府以为加征关税能减少贸易逆差,结果 2025 年第一季度商品贸易逆差反而扩大到 1620 亿美元。更讽刺的是,美国消费者成了最大输家:加州超市的中国铁锅价格翻倍,德州农民的大豆堆在港口卖不出去。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操作,连华尔街的金融大鳄都坐不住了 —— 高盛警告,贸易战可能让美国 GDP 增速下降 1 个百分点。
就在今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对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东方大国之间
霏霰舞清扬
2025-04-11 09:25: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