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国庆十周年的天安门城楼上,有一位特别的农妇,她在众人的搀扶下,和主席一起参加观礼,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要知道,能登上天安门参加如此重要仪式的,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啊,这位农妇到底有什么非凡之处呢? 其实,主席早就把她当作大功臣了,甚至说自己的命都是她给的。这位农妇就是黄菊喜,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黄妈。 黄妈和主席的缘分,要从红军刚成立不久的 1927 年前后说起。那时候,主席为了让更多人加入红军,经常下乡帮乡亲们干活。黄菊喜见主席长得像自家大儿子,干活又勤快老实,就认他做了干儿子。主席也常去黄妈家烧火做饭,离开时还留了盘缠给村民。这之后,他们有 6 年没见面。 1933 年,两人再次重逢,却是在一场生死危机中。那天,主席面色匆匆跑到黄妈家,说要躲一躲。黄菊喜立刻明白是国军来抓人了,她赶紧让儿子也躲起来。很快,国军就到了村口,持枪威胁村民交出共产党人,不然就不放过村子里的任何人。 黄菊喜知道,如果不交人,全村人都得遭殃。于是,她挺身而出,对国军说:“军爷,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放过俺们村吧!” 她把士兵带进家门,指着一间屋子说人在里面。士兵进去一看,果然有个男子,对照画像,还以为就是主席。但其实,那是黄菊喜的儿子。儿子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大喊着 “就算抓了我,共产党也不会灭亡!” 然后被带走了。黄妈看着儿子被带走,悲痛万分,而主席也含泪出来,抱着黄妈安抚,发誓一定为人民谋幸福。 你可能会想,黄妈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她能想到的保护全村人和主席的唯一办法。黄妈一直都很支持革命,她把自己的子女都送去参加了红军。 后来,黄妈的子女相继为革命牺牲,但她依然坚强地生活着。16 年后新中国成立,黄妈看着报纸号外,泪如雨下。又过了 10 年,在国庆十周年之际,黄妈终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亲眼看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从时间上看,黄妈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几十年。她从一个普通农妇,成为了革命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她的故事体现了最纯粹的爱国情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为了革命大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或许有人会觉得,黄妈的行为只是一时的冲动。但实际上,通过田野调查发现,黄妈所在的村子一直有着浓厚的革命氛围,她身边的人都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黄妈自己也深知革命的意义,她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她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主席,甚至牺牲自己儿子的原因。 从反事实推演的角度来看,如果黄妈当时没有挺身而出,那么主席可能会陷入危险,整个村子也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正是因为黄妈的勇敢和果断,才避免了这样的悲剧发生。 黄菊喜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革命的道路上,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基石。 你看,黄妈虽然是个普通农妇,但她的事迹却如此伟大。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姜涛来说事
2025-04-11 09:48:44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