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辅佐大臣与唐高宗时期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因反对武则天被诬陷

墨海扬波澜 2025-04-11 10:16:28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辅佐大臣与唐高宗时期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因反对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于659年被贬流放黔州(今重庆彭水)后自杀。这场政治风波对其家族影响深远,后代命运多舛,具体情形如下: 一、子嗣的牵连与命运 1. 长子长孙冲的仕途跌宕 长孙冲身为嫡长子,娶唐太宗之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官至秘书监、驸马都尉,并袭爵赵国公。显庆四年(659年),随着长孙无忌谋反罪名坐实,长孙冲受牵连被夺爵,流放岭南(今广东、广西地区)。此后史料记载寥寥,推测其在流放地终了余生,具体生卒年不详。 2. 次子长孙涣与三子长孙浚的隐晦记载 据《旧唐书》所述,长孙涣、长孙浚在父亲获罪时一同被株连。然史书对二人记载极简,仅知其或遭流放或贬为平民,具体结局因史料缺失而难以考证。 二、平反进程与家族复兴 武则天当政时期,长孙家族一度沉寂。随着李唐政权的更迭,长孙无忌的冤案逐步得到昭雪: -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李治追复其官爵,准归葬昭陵,迈出平反第一步; -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后,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获封赵国公,重袭爵号(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家族名誉进一步恢复。 中晚唐时期,部分长孙后裔重返仕途,虽官职不显,但官宦生涯得以延续。 三、家族余脉与门阀影响 尽管直系后代在政治风暴中受损,作为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长孙氏,旁支仍有官宦显达者: - 堂弟长孙祥曾任荆州长史,其子长孙元翼在武周时期官至睦州刺史; - 唐代中后期,长孙氏通过与皇室及门阀联姻维系血脉,然再未出现如长孙无忌般的权臣,仅以传统士族身份延续影响力。 长孙无忌的政治悲剧直接导致直系子孙流放贬黜,历经唐高宗、唐中宗两朝才恢复爵禄与名誉。尽管武则天时代的打击使家族势力大减,但李唐皇室对长孙氏的眷顾,使其后代仍能在官僚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一历程不仅是个人与皇权博弈的失败,更折射出唐代门阀士族在权力更迭中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贞观没太子# #聊聊历史的故事# #朝代更迭的故事# #盛唐轶事# #谈谈历史轶事# #帝王兴亡# #古代帝王风云录# #三千年文祸史# #历史自有公断# #分享历史好文#

0 阅读:0
墨海扬波澜

墨海扬波澜

墨海扬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