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问鼎计划俄乌局势新进展
671RTM型攻击核潜艇K-492艇对美国班戈海军基地的突袭
随着671RTM型(北约代号“维克托-3”)攻击核潜艇(图1)的服役,以及通过"铁幕"获取的西方数字频谱分析仪(丹麦“布吕尔”与“凯尔”公司的产品),苏联潜艇部队不仅革新了战术,更在部分场景中实现了对敌方的先发制人侦测与长期隐蔽跟踪——尽管在安静性和声呐性能上仍存在技术代差,但通过战术创新与军事智慧弥补了硬件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频谱分析仪的有效运用要求声呐员、艇长及值更官具备极高专业素养。由于设备的单通道限制,实际操作并非“全景扫描”,而是通过手动控制潜艇主动声呐的窄波束方向,将频谱仪接入监听回路进行精确搜索。显然,要在广袤大洋中用这束“探照灯”找到针尖大的目标(敌方潜艇),操作者必须具备炉火纯青的技巧。
在1982年秋季的挑衅性演习“NorPacFleetex Ops’82”中,美国成功突破了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侦察体系,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部署了一个由十余艘舰艇组成的航母打击群,并演练了对堪察加半岛的突然打击(几天后美军飞机还侵入了苏联在千岛群岛的领空)。
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决定不能坐视不理,命令潜艇部队以“礼尚往来”的方式对美军进行回击,并直接将行动延伸至美国本土——西雅图。
西雅图的班戈海军基地(图2、图3)位于胡安·德·富卡湾深处,出口被多层反潜力量严密保护,潜艇在进入公海前处于完全安全状态,即便进入公海后也能获得支援。
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决定向美国展示:其本土防御并非无懈可击,若有必要,苏联潜艇完全可以在美军基地内制造“屠杀”。
这一行动成功实施,这段历史在《班戈的英雄们》一书中被记录。由杜德科·V.Я.艇长指挥的经过水声特征改装的671RTM型攻击核潜艇K-492艇(其声纹被美军计算机“失明”忽略),成功突破了美国布设的SOSUS水下监听网,悄无声息地抵近美国海岸线,并在班戈基地附近锁定并持续跟踪了一艘最新型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此时距离这级美国新锐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的服役还不到一年)。
若是真正的战争状态,此次突袭将使美军付出极为的惨重代价,而被摧毁的“俄亥俄”号将仅是潜在损失清单中的一小部分(K492艇演练了对班戈海军基地的“匕首式”攻击)。尽管美军在这次行动中近乎疯狂的多次试图追捕K-492艇,但该艇最终几乎未被察觉地全身而退。
太平洋舰队反潜军官A·谢苗诺夫评论:
“在1982年的班戈‘狂欢’后,美军与加拿大试图迅速填补反潜漏洞。1985年的‘络腮胡麻雀’搜索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同期,同样隶属于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671RTM型攻击核潜艇K-360艇(由奥列格·洛班诺夫艇长指挥)也对另一艘刚进入服役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佛罗里达”号,SSGN-728)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跟踪。
图4: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潜艇指挥官杜德科·V·Я和奥列格·洛班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