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了解文物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高39.5厘米,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它形似橄榄,承载着雍正官窑巅峰技艺,更有着跌宕起伏的百年漂泊与守护传奇。
国宝诞生
雍正十二年(1734年),景德镇督陶官唐英接旨制作“新奇粉彩”。为达雍正帝要求,他不惜砸碎不满意成品,重新设计。一次,书房中滚动的笔筒启发了唐英,他将平面纹样转为立体瓶身装饰,亲手绘制“蝠桃纹”图样,以八枚寿桃与一对蝙蝠构成“福寿双全”寓意。瓶身粉彩鲜丽,蝙蝠灵动,桃果饱满,釉色莹润。此杰作获雍正盛赞,却在清末混乱中神秘消失,成为陶瓷史“缺失一环”。
国宝流浪
20世纪初,宝瓶流落海外,被美国外交官奥格登·里德家族收藏。令人惋惜的是,它竟被用作客厅台灯底座,瓶内填入混着狗粪的泥沙稳固灯架。关于其来源,家族说法不一:一说购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一说为宋美龄访美时所赠。2002年,里德请专家鉴定,才知这是雍正御瓷孤品。因纹饰仅有“福寿”无“禄”,专家推断其为皇家专属,更显珍贵。
国宝回归
宝瓶登上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吸引全球藏家。拍卖会上,香港实业家张永珍与胞兄张宗宪一同出席。最终,张永珍以4150万港元天价拍下,创下清代瓷器拍卖纪录。面对媒体,她坚定表示:“花瓶必须回到中国人手中!” 且拒绝私藏,决定无偿捐赠上海博物馆。兄长三次询问是否想好,她皆坚定回应:“上博才是它的归宿。”
2004年2月14日,上海博物馆为宝瓶举办盛大捐赠仪式。张永珍未索要收据,仅以“白玉兰荣誉奖”为慰,将国宝托付故土。如今,瓷瓶展于上博东馆陶瓷展厅,静静诉说着回归故事。
ai兴趣创作计划档案ai创造营ai生活指南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