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国共双方密谈,蒋介石为统一提出六个条件,都是那六点呢?
自从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其实国共之间也并没有彻底断了联系。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是我们还是蒋介石方面都不愿意承受两个中国这种情况出现,因此双方其实内心当中都是在期盼和平统一的。
不过由于当时的复杂局势,蒋介石方面是不会和我们有正面接触坐在一起进行谈判的机会,一方面是本身双方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局势,另一方面也是台湾方面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更重要的还有当时美国的参与。
不过当时我们是愿意和台湾坐在一起谈一谈的,大家共同谈一谈关于第3次公共合作。当时由于双方没有直接接触,所以就需要借助一个中间人。而当时的中间人被选定为曹聚仁,之所以选曹聚仁,也是由于曹聚仁既不属于我们的人,也不属于台湾的人,曹聚仁其实是一个记者,隶属于新加坡的南洋商报。
虽然是一个记者,但是他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之前无论和我们国家的高层还是蒋介石方面都有较深的接触。不管是对于蒋介石还是对于我们,曹聚仁都是不偏不倚的,尽量以一个较为中立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所以选他自然是最为合适的,无论是我们还是蒋介石都好接受,而且由于他的立场问题,再加上身份问题,在传达的过程当中不会掺杂自己的个人情感。当时蒋经国先是秘密的把曹聚仁接到了台湾。
后来又亲自跑到香港去和曹聚仁见面,连续两次秘密见面,已经把当时商谈的细则提前商量差不多了。再然后曹聚仁带着使命前往北京,到北京之后,曹聚仁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光是周总理都连续三次接见曹聚仁。
可见他的身份已经不是一个单单的记者了,更像是两岸之间的和平使者。在第1次接触当中,双方之间还是有诚意的,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以及态度,当时给台湾方面一共提出了4个优厚的条件。
在统一之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虽然受中央政府的管辖,但是我们却不会插手台湾内部的事情。
台湾的现有政权依然归蒋介石,不过蒋介石却可以派人来中央参与到中央领导工作。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美国必须要从台湾撤军。
当台湾方面的代表人员领会完我们的意图之后,带着这几个条件就回去了,但是却没有被蒋介石采纳。并不是因为条件不够优厚,而是由于在回去写报告的时候,这个台湾的代表人员把大陆夸的特别好。
所以蒋介石对这个人有了深深的怀疑,怀疑他应该是被共产党给策反了,要不然怎么光向着共产党说话。后来再次和平谈判的时候,双方之间的条件谈到了6个。
这6个条件是相对比较具体的,例如蒋介石可以回到大陆居住,我们应当给蒋介石划归一片地方,作为蒋介石居住和办公的场地,当时确定的地区在江西庐山。台湾省的省长由蒋经国担任,而蒋介石是国民党总裁。
台湾将交出自己现在的外交权和军事权,从此之后不再接受美国任何经济和军事上面的各种援助。但从此这些援助的数额和款项全部由北京承担,台湾地区的老百姓生活水平在统一之后不能有所降低,只能提高。
台湾地区现有的军队需要进行缩减,只保留4个师,台湾的空军归北京方面管辖。台湾的范围内只保留三个师,另外的一个师的驻扎地点位于厦门和金门。之所以驻扎在这里,是因为在统一之后将金门和厦门进行合并,这两个地区成为一个自由港。
这个地区的实际领导者是驻扎在当地的师长兼任,但是市长的人选必须要政治上获得北京的同意,人选也应当由北京同意之后任命。除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不降低之外,台湾现有所有官员的生活标准和待遇也不降低。
就在双方之间的谈判,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我们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运动,从此之后彻底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