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疯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宣布,将于4月8日关闭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SEER等核心生物医学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这一消息一传来,中国科研人员直接懵了——全球最大的癌症发病率、存活率数据池就这么被拔掉电源,4000多项依赖该数据库的研究瞬间卡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这波操作,表面上是“数据安全升级”,实则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华发动“精准打击”。
这场科技霸权的骚操作,把美国的“司马昭之心”暴露得淋漓尽致。SEER数据库覆盖美国48%人口,从肺癌到乳腺癌的全病程数据应有尽有,中国每年有超过1.2万篇癌症论文引用该数据库。
如今突然断供,直接导致北京肿瘤医院的“中美癌症五年生存率对比研究”停摆,复旦大学的“食管癌高发区基因图谱”项目被迫转向,甚至连医保部门制定抗癌药报销政策都没了参考依据。更绝的是,美国不仅关了SEER,还顺带封禁了dbGaP、TCGA等基因数据库,直接让中国在癌症基因组研究领域倒退五年。
最讽刺的是,美国这招“数据脱钩”本质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每年向NIH数据库贡献超过15%的临床数据,尤其是肝癌、鼻咽癌等亚洲高发癌症的样本。现在美国搞“数据洁癖”,等于自绝于全球最大的癌症研究样本库。去年NCI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若剔除中国数据,肝癌章节直接少了60%的病例分析。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也就华盛顿那帮政客能干得出来。
中国科研人员可不是吃素的。早在三年前,北京肿瘤防办就启动了“中国癌症地图计划”,如今已建成覆盖4.38亿人口的数据库,肺癌、胃癌等高发癌种的数据质量甚至超过SEER。上海瑞金医院更是开发出“CancerSCEM”单细胞数据库,在免疫治疗靶点研究上实现弯道超车。更绝的是,中国联合东盟国家建立“一带一路癌症数据联盟”,把泰国的鼻咽癌、印尼的肝癌数据整合起来,直接构建起替代SEER的亚洲癌症研究网络。
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激发了中国的创新爆发力。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开发的“盘古”癌症大数据平台,已经实现从基因测序到临床用药的全链条自主可控;深圳华大基因推出的“火眼”肿瘤筛查系统,将早期癌症检出率提升至92%。最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在CRISPR基因编辑领域的临床应用已经领先全球,去年完成的2000例CAR-T细胞治疗中,70%使用自主研发的数据库。
这场数据战争的背后,暴露的是美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战略焦虑。中国在癌症早诊早治、免疫治疗等领域的突破,正在动摇美国药企的全球垄断地位。默克、辉瑞等巨头在华市场份额已经从2019年的45%暴跌至2025年的28%,而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的创新药正以“中国速度”冲向国际市场。
美国这时候搞数据封锁,本质上是想延缓中国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崛起。 但历史无数次证明,科技霸权终究敌不过创新洪流。当年西方对华禁运光刻机,结果中国造出了28纳米国产芯片;现在封锁生物医学数据库,反而催生了中国自主的数据生态。
当美国还在玩“数据脱钩”的小把戏时,中国已经在布局“癌症登月计划”,用AI、大数据、基因编辑编织起癌症防治的天罗地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将证明:真正的科技强国,从不需要依附他人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