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适合陪爸妈一起看的电影出现了…
年度最庆幸的事是,带了父母去看《不说话的爱》,这电影,大概是我和父母之间最安静却最汹涌的对话。我上周和爸妈一起,难得的,三个人坐在影院最后一排,黑暗中谁都没说话,直到散场时妈妈擤鼻涕的声音突然戳破沉默——原来我们都偷偷哭湿了一脸。
我向来是个嘴笨的人,和爸妈连“你们注意身体”“好想你们啊”这种话都要用在对话框里转几圈才发出去。
可那天银幕上的小马父女,用翻飞的手语把“爱”说得那么直白。
木木钻进爸爸怀里比划“我要吃糖”时,爸爸的指尖在她额头轻轻弹一下,木木想爸爸的时候,孤独的一个人在夜晚比起了手影。
我突然想起中学时代,那些发烧的夜里,妈妈也是这样用掌心贴我额头试温度。
原来有些爱不需要声音,手掌的温度、指节的弯曲,皱起来的眉心,都是父母对我们出口的牵挂。
最戳心的是看守所那场戏。小马隔着玻璃对女儿疯狂打手语,玻璃上的雾气把他的动作晕染成模糊的影子。
妈妈在旁边抓住我的手,她的手在抖。
那一刻突然懂了,我们中国人的亲情总爱绕弯子,明明想说“我爱你”,出口却变成“记得穿秋裤”,明明担心得睡不着,见面却只会问“中午吃什么”。
电影里那些说不出口的手语,分明就是我们两代人之间欲言又止的心事啊。
散场后爸爸破天荒说了句“这片子拍得实在”,妈妈红着眼眶,只是挽着我的手说,以后我们也可以多出来看电影。
回家路上我第一次主动同时挽住他们的胳膊,三个人挤在人行道上像企鹅家庭。
原来爱的表达不需要多隆重,就像电影里聋人夫妻在菜市场用手语讨价还价,最珍贵的真心话,都藏在生活的琐碎里。
谢谢这部电影当了我们家笨拙的“翻译官”。从今天起,我要学着木木那样,把“爱”变成看得见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