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145%关税无异于对华贸易禁运
145%关税下,亚马逊供应链告急,美国消费者成最终买单者?
美国政府关税战,搅乱经贸秩序。近日,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公司仍在评估一项高达145%关税对自有品牌的影响,而第三方卖家肯定会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先看这一关税政策,145%的超高税率,已远远超出正常贸易关税范畴。白宫将125%的“对等关税”与此前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叠加,使得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呈几何倍数增长。美国媒体直言,这无异于对华贸易禁运,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中美贸易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把目光聚焦亚马逊平台,其商品供应链受关税冲击明显。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上出售的商品中,六到七成产自中国,第三方卖家商品占亚马逊在售商品总数的大约60%。中国商品凭借高性价比和丰富品类,在亚马逊平台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大到家电家具,小到日常百货、玩具文具,中国制造几乎融入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今,这145%的关税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横亘在中美贸易之间。
第三方卖家作为亚马逊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受到关税影响。面对成本的大幅增加,卖家们毫无利润空间来消化这些额外费用,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成了无奈之举。比如爱达荷州一家年销售额500万美元的小公司,从中国进货通过亚马逊平台销售特殊需求儿童专用的感统秋千等产品,按照新关税政策,其当前一批待发货物的关税将从4707美元暴涨至19万美元。若找不到替代货源,这家公司将被迫关闭实体产品业务并裁员,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依赖中国货源的美国卖家都面临着倒闭风险,而存活下来的卖家也只能通过涨价维持运营,这无疑将让美国消费者为这一关税政策买单。
亚马逊自身也在努力应对这场风暴。公司已经进行了一些战略性前瞻性库存采购,并希望重新协商部分采购订单的条款,以保持自营商品的低价。但这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应对最新关税政策以及新兴电商平台的竞争,亚马逊甚至计划推出新购物专区,直接从中国向海外客户发货,不过这也只是缓兵之计。
从宏观角度看,美国对华加征145%关税,看似是贸易政策的调整,实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博弈。对美国消费者而言,物价上涨直接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原本可以用实惠价格买到的中国商品,如今变得遥不可及;对美国企业来说,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生产受阻,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对美国本土经济而言,资本市场也出现剧烈波动,美股三大指数单日暴跌超2%-4%,美元指数跌破100,美债遭抛售 ,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而中国方面,制造业企业展现出强大韧性,部分企业选择开拓新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欧洲、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其他地区,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
美国这一关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其所谓的贸易保护目标,反而打乱了自身的供应链体系,损害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把美国推向了经济困境的边缘。而亚马逊平台作为这场贸易风暴中的关键一环,未来走向如何,美国消费者又将如何承受物价上涨的压力,全球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