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南阳郊外,百里奚之妻杜氏宰鸡熬粥,送丈夫远行,叮嘱 “君若富贵,莫忘今朝”。百里奚出身寒微,三十娶妻杜氏,因家境贫困,虽饱读诗书却求职无门,以放牛、乞讨为生,后遇蹇叔,二人结为知己。经蹇叔举荐,百里奚当上虞国大夫,可虞君不听其 “唇亡齿寒” 劝谏,致虞国被晋国所灭,他沦为阶下囚,又被当 “陪嫁品” 送往秦国,途中逃至楚国为奴。
秦穆公听闻其才,用五张黑羊皮将其赎回,与之长谈后拜为相。百里奚大刀阔斧改革,内政上废苛捐杂税、鼓励农耕;外交上以 “泛舟之役” 赈济晋国饥荒;军事上在蹇叔辅佐下助秦国开疆拓土。
另一边,杜氏携子艰难求生,以乞讨、洗衣度日。一日,她听到街市传唱自己为丈夫写的歌,便求见百里奚,弹唱相认。百里奚功成名就后,拒绝纳妾,与杜氏白头偕老。
百里奚执政让秦国在经济、军事、文化上实现蜕变,其故事被改编成戏剧,相关成语流传至今。他位极人臣却节俭,成为古代公务员榜样,其一生诠释了大器晚成、真爱不渝与坚守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