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牙疼妙方
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文这样写道:“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以含之。”生地、独活各60克,用一升的白酒泡一晚上,第二天,把药酒含在嘴里,不要急着吐掉,可以多漱一会儿,要让药性充分作用在患处,每天数次,能够起到止疼的作用。
这个药酒,除了含漱,喝一点也是可以的,能加速药效。或者你也可以这样,取独活、生地各9克,注意是各9克,加起来一共是18克,研末,每次取9克,水煎服。
清代的《续名医类案》里有过记载:“治牙齿风热上攻肿痛,独活、地黄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和渣温服,卧时再用。”说到地黄,略懂中医的朋友可能都不陌生,地黄尤其擅长补肾。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地髓,顾名思义,大地的精髓,就是说它可以把土里的精髓都吸收过来为自己作用,所以有一种说法,讲地黄不能多种,种多了土壤就变贫瘠了,很难再长出别的农作物来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肾主封藏,你看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很像?所以用地黄来滋补肾阴,再妙不过。地黄又分为生地和熟地,生地经过炮制,变黑了,就叫熟地。熟地主要是补,性子也是温温的,生地是一边补一边泻,它带点凉性,滋补肾阴的同时还能清热凉血。热入血分,血液就像一锅沸腾的热水,生地补进去的阴液是凉的,等于是往这锅里添点凉水进去,那沸腾之势不就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