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东京奥运会,14岁的她以三跳满分的惊人成绩,毫无悬念地摘下女子10米跳台

小姐姐看社会 2025-04-14 00:03:44

年东京奥运会,14 岁的她以三跳满分的惊人成绩,毫无悬念地摘下女子 10 米跳台金牌 ,那 “水花消失术” 般的完美表现,让全世界为之惊叹,一夜之间,全红婵成为了跳水界的天才少女,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然而,体育赛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时间来到 2025 年,在 4 月 13 日凌晨结束的跳水世界杯加拿大站女子 10 米台决赛中,全红婵却意外地输给了队友陈芋汐,获得亚军。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比赛中失利,此前的比赛中,她的表现也出现了起伏,不再像以往那样稳定。 一时间,关于全红婵状态下滑的讨论甚嚣尘上。人们纷纷猜测,曾经那个天赋异禀的跳水天才,究竟怎么了?其实,全红婵面临的是每个跳水运动员都可能遭遇的 “发育阵痛期”。从东京奥运会到现在,全红婵长高了 10 厘米,体重也增加了 8 公斤 。这些看似平常的身体变化,在对体型、重心控制近乎苛刻的跳水项目中,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成长的烦恼”:发育带来的挑战 (一)身体数据的变化 从东京奥运会时的身高 1.43 米、体重 38 公斤 ,到如今身高 1.53 米,体重 46 公斤,全红婵的身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别小看这 10 厘米的身高增长和 8 公斤的体重增加,在跳水运动中,这些变化对运动员的动作完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国际泳联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体重每增加 1 公斤,空中转速就会减慢 0.1 秒;身高每增高 1 厘米,入水角度偏差可能超过 2 度 。对于需要在空中完成高难度翻腾动作,并精准控制入水角度的跳水运动员来说,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全红婵体重的增加,使得她在空中翻腾时的转速下降,原本能够轻松完成的快速翻腾动作,现在变得吃力起来;身高的增长则导致她的身体重心上移,这对她在起跳、空中姿态控制以及入水时的平衡把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技术动作的困境 在众多受身体发育影响的技术动作中,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动作堪称全红婵的 “滑铁卢”。在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的 207C 动作堪称完美,平均得分超过 95 分 ,那流畅的翻腾、精准的入水,让这个动作成为了她的招牌。然而,随着身体的发育,这个曾经的强项却成为了她的 “心病”。在 2025 年的墨西哥站决赛中,她的 207C 动作只拿到了 79.20 分 ,而在最近的加拿大站比赛中,这一动作的得分更是低至 64.35 分 。分数的大幅下滑,直观地反映出她在完成这个动作时所面临的困境。 身体发育导致的重心变化和力量分配改变,让全红婵在完成 207C 动作时,难以找到曾经的感觉。起跳时的力量不足,使得她在空中的翻腾高度不够;身体打开的时机和角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准,导致入水时水花溅起较大,严重影响了得分。曾经那个能够轻松驾驭 207C 动作的全红婵,如今却在这个动作上屡屡受挫,这无疑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汗水浇筑”:全红婵的拼搏之路 面对身体发育带来的重重挑战,全红婵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投入到更加艰苦的训练中。她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用汗水和努力,在训练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逆袭篇章。 (一)漫长的训练时间 为了尽快适应身体的变化,找回最佳状态,全红婵主动延长了每天的训练时间,从原来的 6 小时增加到 8 小时 。这多出来的 2 小时,不仅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她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跳水馆,全红婵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她站在跳台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起跳、翻腾、入水的动作,每一次起跳都全力以赴,每一次翻腾都力求完美,每一次入水都追求 “水花消失术” 的极致境界。 8 小时的训练,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堪称艰巨,更何况是一个还在成长中的少女。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让全红婵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肌肉酸痛、关节疲劳成为了她的 “家常便饭”。然而,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从未因为训练的艰苦而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通过不断地训练,克服身体发育带来的困难,重回巅峰。 (二)重复的动作练习 在所有需要重新打磨的技术动作中,207C 这个动作无疑是全红婵训练的重中之重。为了找回曾经在这个动作上的优势,她每天都要对 207C 进行上百次的分解练习。从起跳的力量和角度,到空中翻腾的速度和姿态,再到入水时的身体控制,每一个细节她都反复钻研,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训练场上,全红婵的身影忙碌而专注。她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跳台上,按照教练的指导,调整着自己的动作。每完成一次练习,她都会仔细回忆动作的感觉,与教练和队友交流,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时候,为了纠正一个细微的动作偏差,她会重复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0 阅读:0
小姐姐看社会

小姐姐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