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蕴侠是周恩来点名必须抓捕的中统特务,可狡猾的他竟然隐藏在人民群众中长达8年之久

小博大史 2025-04-14 11:13:53

郑蕴侠是周恩来点名必须抓捕的中统特务,可狡猾的他竟然隐藏在人民群众中长达8年之久,最终还是无意说了一句成语,才暴露了身份,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不仅下令免除了他的死罪,后来还释放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郑蕴侠在加入中统局时,就得到了国民党高层何应钦和陈立夫等人的器重。 一方面,郑蕴侠早年就读于上海法学院,另一方面他还是黄埔军校4期的高材生,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干自然不一般,所以他在加入何应钦的第一军军法处时,就被任命为上尉军法官,后来在加入军统后,更是很被倚重。 郑蕴侠也确实很卖力。 比如在抗战胜利后,由于民众普遍要求民主,反对独裁,这让一心想要独裁的蒋介石深感不妙,于是他明面上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并邀请中共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人士到重庆相谈,背地里却指使郑蕴侠在大会上搞破坏。 在接到命令后,郑蕴侠在大会当天混进会场,在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发言的时候,故意制造事端想要羞辱他,结果反而被王若飞据理力争,恼羞成怒的他立刻纠结特务刘俊山等人,拿起棍棒和石头对参会人员进行殴打,由于现场太过混乱,大会最终没能继续。 不久后,全国各民主党派在重庆较场口召开大会,郑蕴侠再次带领特务到现场,把正准备发言的李公仆打成重伤,还把郭沫若等人打得浑身是伤。 最后还是周恩来和冯玉祥赶来才制止了他们的暴行,而当时受伤的人数已经达到60多人,这就是著名的“较场口血案”。 蒋介石对郑蕴侠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嘉奖,随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议》,内战也随之爆发。 1947年8月,十余万大中学生集结重庆,为反内战举行游行示威,郑蕴侠奉命调集特务对学生袭击,在混乱中打伤多名学生。 不过,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重庆也即将面临解放。 蒋介石在撤退前,任命时任重庆市长的杨森组建了一支“新编救国军第一军做最后的抵抗,而作为少将特派员的郑蕴侠则被任命为该军政治部主任。 但大军当前,杨森也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他连夜逃到了成都,并命令郑蕴侠逃到台湾。 郑蕴侠在逃往成都的途中,汽车出了故障,看到司机不见了,预感到大事不妙的他立刻弃车而逃。 原来郑蕴侠的司机李增荣早就被我党策反,本来他接到命令要在半道除掉郑蕴侠,但郑蕴侠身边的保卫始终不离左右,因此他无从下手,只得故意把车弄坏,好伺机下手,结果还是让郑蕴侠给跑掉了。 郑蕴侠好不容易抵达成都后,成都已经解放了,眼看去台湾是不可能了,走投无路的他只好东躲西藏,唯恐被人认出来,被就地正法。 郑蕴侠原本想逃到云南昆明,因为蒋介石临走,还把一支军队交给了他的同学李弥,并要求李弥务必守住昆明,所以郑蕴侠认为只要逃到昆明,就有办法去台湾。 然而,郑蕴侠才逃到贵州,就听说李弥已经带着国民党残军逃到了缅甸金三角,这样一来,郑蕴侠想去台湾的计划又成了泡影。 此时,全国上下正在抓捕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国民党特务,郑蕴侠害怕遭到清算,便伪装成卖货郎,几经辗转在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以“刘正刚”的名字安家落户,并娶妻生子。 由于郑蕴侠一直很小心谨慎,再加上濯水非常偏僻,人口不多,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郑蕴侠也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中,并做起了杂货生意。 1956年,国家搞公私合营,由于郑蕴侠有做生意的经验,又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因此供销社主任就让他到县里去学习会计,回来好管理食堂的账目。 原本,郑蕴侠一直说自己“初识字”,可他在学习期间,却表现得异于常人,比如他学打算盘,第一天还什么都不会,结果第二天就把算盘打得十分熟练。还比如加减乘除运算,他算起来也是又快又正确。 不仅如此,有一天郑蕴侠写字时,钢笔帽找不到了,他竟然随口说了一句:“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 一个大老粗,居然能说出这么文绉绉的话来,这不由得让领导起了疑心,想到不断有特务被从群众中发现,领导认为不能掉以轻心,于是立刻向公安机关汇报了情况。 经过调查,公安机关发现郑蕴侠正是周恩来亲自下令抓捕的中统特务,只不过抓捕他的时候,已经让他潜伏了8年之久。 郑蕴侠被捕后,对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随后在一审判决中,他被判处死刑。然而在二审时,郑蕴侠却被改判15年有期徒刑,原来,毛主席当时对被判处死刑的反革命分子,给出了“可杀可不杀的不杀”的命令。 大难不死的郑蕴侠对于共产党的宽厚非常感激,因此在狱中积极改造,到1975年,毛主席对在改造的国民党将领全部特赦,于是68岁郑蕴侠恢复了自由。 由于郑蕴侠年事已高,相关部门考虑到他不适合体力劳动,所以安排他到中学担任教师职务。 1981年,郑蕴侠还被特邀为务川县政协驻会委员,负责写一些文史资料等。 郑蕴侠将他一生的经历写成了数十万字的回忆录,详实地记录了中统对共产党和人民的犯下的罪行。 2009年,102岁的郑蕴侠在家中去世,临终前他老泪纵横,一再提到“校场口”,无疑此时的他还对当年所犯的罪行深感自责。

0 阅读:152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