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4个工友,打算去投奔八路军。谁知,出发当天,却变成了16人跟随! 刘贵福1907年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自幼对机械怀有浓厚兴趣,17岁时,他进入冯玉祥的修械所,开始了他的枪械修理生涯,经过13年的磨练,刘贵福已成为太原兵工厂的顶尖专家。 当时的太原兵工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之一,拥有3000多名工人,作为国民政府的重要军工基地,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战局的走向。 然而,在这个看似严格的像铁板的兵工厂却暗流涌动,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的革命宣传,已经默默地影响着刘贵福和其他的进步工人们。 1937年9月份,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歼敌1000余人,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刘贵福的内心,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坐视不管,必须为国家的命运做出选择。 刘贵福暗中联系了4个志同道合的工友,准备北上投奔八路军,然而当出发之日到来时,他惊讶地发现跟随他的人数竟然增加到了16人,这些工人大多是兵工厂的技术骨干,他们带着工具和图纸,准备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太原到延安的路途异常艰险,他们要躲避日军的搜查,还要防备国民党的盘查,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互相扶持,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跋涉,这支由军工专家领导的技术队伍终于到达了延安,受到八路军的热烈欢迎。 但是延安的条件远不如太原兵工厂,这里缺乏先进设备,连基本的原材料都很匮乏,但刘贵福和他的同志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就地取材把废弃的铁路道轨和报废的钢铁当作主要原料,用土办法解决生产难题。 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刘贵福带领团队修复了100多挺轻重机枪,极大地提升了八路军的火力,不仅如此他们还改造了高射机枪,用于防空作战,为保卫延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8年,上级交给刘贵福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设计一种专属于八路军的步枪,这个任务困难重重,八路军打的是游击战,需要轻便易携带的武器,而且还要适合近战,刘贵福和他的团队绞尽脑汁,终于设计出了"无名式"马步枪。 经过不断改进1940年7月,"八一式"马步枪正式问世,这种步枪虽然射程只有400米,比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短,但更轻便灵活,非常适合游击战。 从1940年8月开始批量生产,到1945年抗战结束,八路军共生产了近9000支"八一式"马步枪,极大地改善了武器装备状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贵福继续投身军工研究,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曾经工作过的太原兵工厂,也在1949年4月24日获得解放,改名为太原机器厂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信息来源:2024-03-01太原日报 ——贡献突出的太原兵工人)
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4个工友,打算去投奔八路
泡泡爱吃泡芙啦
2025-04-14 12:16:51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