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新疆一个年轻人给钱学森写信,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论文中的错误,本以为钱学森不会理会,没想到过了没多久,钱学森回了满满两页纸的信,信中对他的称呼连续用了5个“您”。 郝天护不甘心,熬了个通宵,把所有的公式又重新推了一遍,结果还是没变。第二天一早,他就跟研究所的领导还有同事们说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大家都笑话他,说他异想天开。还有人逗他说:“你这么能耐,干脆直接给钱学森写封信问问呗!”郝天护年轻气盛,决定搏一把。他在信里既客气又直接地点出了钱学森论文里的不对劲,还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不过,他心里也没底,觉得收到回复的可能性不大。 没想到,一个月后,郝天护的桌子上竟躺着一封钱学森的亲笔信。钱学森在信里态度特别好,一连用了五个“您”来叫郝天护,还为自己没早点回信道了歉。更让郝天护高兴的是,钱学森承认论文里确实有个公式用得不严谨,夸他有胆量指出错误。信的结尾,钱学森还建议郝天护把想法整理好,投给《力学学报》发表。 郝天护一听这话,受到了极大的激励,立马就照着做了。可左等右等,《力学学报》编辑部那边就是没动静。郝天护心里有点犯嘀咕,不知道是文章写得不行,还是编辑部不想发批评文章。过了差不多半个月,钱学森又写信来了,他挺纳闷,为啥文章还没发出来呢。原来啊,主编怕这篇文章会让人觉得是在挑战钱学森的权威。为了弄清楚到底咋回事,钱学森亲自给编辑部打了个电话,说他已经完全同意这篇文章了,还坚持要推荐发表。 在钱学森的坚持下,1966年,郝天护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这对郝天护来说,真是太受鼓舞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力学研究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这件小事儿,其实能看出钱学森的科学态度多严谨、多实在,他为人处世也特别接地气。他不会因为自己地位高就固执己见,而是能虚心听年轻人的想法;要是发现自己错了,他也不找借口,而是大大方方承认,还积极去改。这种精神,啥时候都值得咱们学习。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咱们中国的科学家才能在20世纪60年代搞出“两弹一星”这么厉害的成就。想让你阅读时更开心,不错过任何精彩,快点个“关注”吧,下期故事等着你!
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在课堂上哽咽了。这个平日里侃侃而谈的哲学系教授,在和学生讨论中
【15评论】【7点赞】
大牛
虚怀若谷,务实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