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没有考虑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
日本政府明确表示不考虑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这一决定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层次的原因。
从经济层面看,日本支柱产业对美依赖极深。美国是日本汽车、钢铁等核心产业的最大出口市场,加征关税已让日本经济面临压力,若采取报复措施,日本车企在美国的产能和就业岗位将遭受更严重损失。而且日本反制手段有限且风险高,对美出口商品结构使其能选择的品类和金额少,还可能伤及自身产业链。
政治与战略考量也是重要因素。日本在安全领域完全依赖美国,驻日美军的存在使其在经贸争端中处于弱势。日本试图复制历史妥协路径化解危机,通过强调对美投资换取谈判空间,同时协调与新加坡等国联合应对,构建多边压力。
历史教训和国内压力同样影响着日本决策。1930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导致全球贸易萎缩,日本学界认为当前局势相似,报复性关税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使日本经济“空心化”。国内农协、汽车工业会等强势团体反对激化矛盾,自民党内虽有强硬派声音,但缺乏实际政策支持。
全球经济格局的权衡也让日本选择克制。关税影响日本股市,政府选择“防御性措施”而非直接对抗。同时,中日韩重启经贸部长会议,日本希望通过区域合作对冲风险。
日本的克制是无奈之举,以“经济贡献论”换取豁免空间,避免成为中美博弈牺牲品。这既体现了其生存智慧,也暴露出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