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9年,白求恩医生牺牲后,交通队将他的遗体伪装成重伤员,连夜赶路,将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14 16:32:53

[太阳]1939年,白求恩医生牺牲后,交通队将他的遗体伪装成重伤员,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信息来源:石家庄来选墓网2019.5.8白求恩3次迁葬,面部安祥如熟睡,聂帅读祭文) 1939年冬天的河北唐县狼山沟门,北风猛烈地刮着,四处显得荒凉而冷清,这个地方远离激烈的战斗,异常安静,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一棵老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也保守着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1938年,战火纷飞,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抗日根据地医疗物资奇缺。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为援助中国人民,毅然投身其中,毅然决定放弃他在加拿大的优越生活,他积极响应国际共产主义的号召,组织了一支由三人组成的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第一次面临重大抉择,这个选择关乎出国发展,也承载着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更是一次充满理想的远行。 白求恩一行人到了中国,首先到达延安,毛泽东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毛泽东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表示了由衷的尊敬,并且向他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和价值,白求恩被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坚定决心和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深深打动,这让他更加确信要尽自己所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没过多久,白求恩就带着医疗队赶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真正开始了他在战场的医疗工作,晋察冀边区的医疗条件非常差,药品和医疗器械严重不足,导致受伤士兵的死亡率一直很高,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白求恩没有丝毫退缩,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忙碌而紧张的救治伤员工作中。 白求恩常常奋不顾身,冒着危险前往战地救治受伤的士兵,他日夜不停地做手术,凭借高超的医术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精神,救活了很多战士,让他们脱离了死亡的威胁,为了提升根据地的医疗水平,他还积极组织培训当地的医护人员,毫无保留地教授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知识。 而且,白求恩对受伤的战士非常体贴入微,手术做完后,他总是亲自去照顾他们,他会用既温柔又充满力量的话语,鼓励伤员们勇敢面对痛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伤病,重新站起来。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意外降临了,1939年11月,白求恩在为一个颈部严重感染的伤员做手术时,手术刀不小心划破了他的手指,造成感染,那时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无法有效控制,感染迅速变得更加严重。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不幸逝世,生命的指针永远定格在了49岁,白求恩的去世,令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极为悲伤,为了防止敌人得知消息,护送队连夜行动,秘密将白求恩的遗体运往后方的于家寨。 因为白求恩身材魁梧,护送队不得不加固担架,把他乔装成一个“重伤员”,夜晚的黑暗笼罩着他们,护送队小心谨慎地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进。 在于家寨,村民们怀着无比敬重的心情,小心翼翼地为白求恩整理遗容,帮他穿上崭新的军装,用最高的礼遇送别这位国际友人,聂荣臻将军也特意赶到于家寨,瞻仰白求恩的遗体,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根据白求恩生前的愿望,大家把他安葬在了狼山沟门外一个安静的地方,没有树立墓碑,也没有做任何额外的标记,一切都按照他的意思,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 之后,他的遗骸被迁移到了唐县曾经的古老阅兵场地,最终安放在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安息,毛泽东非常敬佩白求恩的奉献,称赞他的医术非常精湛,甚至超过古代名医华佗,他深刻地阐明一个道理:人皆有一死,然死亡的价值与意义各异,白求恩同志为人民利益而献身,其死意义非凡,重逾泰山。 每到清明节,河北唐县白求恩陵园总会迎来很多前来祭扫的人们,大家带着敬意,追忆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白求恩,他的一生虽然不长,却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的精神像一座永远矗立的丰碑,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究竟是什么样的强大信念,让白求恩做出了如此伟大的抉择呢,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又会怎样影响后世的人们呢?

0 阅读:19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