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朝我们喊话了,希望我们在未来做两件事情!4月14日,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朝我们喊话了。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周日表示,美国政府奉行与中国“脱离”的政策,但并没有试图让北京出售美国国债。在华盛顿大规模实行加征关税政策后,北京正在采取“报复性”措施。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最近的一番表态,把中美博弈的复杂心态摊在了桌面上。这位官员前脚刚宣称美国正推行与中国“经济脱钩”的政策,后脚就忙着解释“没试图让北京出售美国国债”,还暗示中美高层对话“未来可能进行”。 这话说得云山雾罩,说白了就是美国既想摆出强硬姿态搞对抗,又怕玩脱了伤到自己,满是矛盾的背后藏着深深的焦虑。 先看美国“脱钩”和“护债”的矛盾戏码。自从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启动“对等关税”,对华关税税率一路飙升到145%,创下历史新高。 这招表面是打压中国,实则是想把国内的债务危机往外甩。但尴尬的是,美国财政部很快发现,中国手里握着7590亿美元的美债,每一次减持都让华尔街神经紧绷。 数据不会说谎,从2023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24个月减持美债,持仓量比峰值时少了43%。这可不是小事,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跟着涨到5%,10年期也飙升到4.5%。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日本、沙特这些传统美债买家也在跟着减持,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比例从2015年的43%跌到了23.5%。 再看美国自己的财政状况,2025财年上半年预算赤字就达到1.3万亿美元,光付利息的钱就超过了军费,妥妥的“拆东墙补西墙”。 这时候格里尔说“不希望中国抛售美债”,其实就是怕中国继续减持,让美国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死循环——毕竟2025年美国到期债务有9.2万亿美元,平均每天要还25亿美元,这么大的窟窿谁受得了? 再看美国一边搞对抗一边想对话的矛盾心态。关税战打了这么久,美国自己先撑不住了。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104%的对华关税让美国消费者每年多花1200美元,沃尔玛这些大超市的货架空置率都涨到30%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半导体企业为了避开高关税,正忙着把生产线搬到越南、马来西亚,跟特朗普喊了多年的“制造业回流”完全反着来。国内压力这么大,美国不得不释放对话信号,比如2025年4月14日美国参议院以60票赞成通过了避免对华军事冲突的提案,国防部官员在日内瓦谈判时也承认“和平需要智慧博弈”。 但这里面藏着算计,美国其实是想通过关税战逼中国在稀土出口、半导体供应链上让步,同时用美债问题捆住中国的反制手脚。 可中国没惯着这毛病,4月4日就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产业的“脖子”。 同时,中国在伦敦发行60亿元绿色主权债券,认购倍数高达6.9倍,比同期美债受欢迎得多,这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世界,中国有能力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 美国现在的纠结,本质上是霸权衰退期的典型症状。当中国和沙特、巴西等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涨到47%时,美元的“霸主地位”已经开始松动。 更让美国不安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2024年中国机械工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占比达到51.5%,这些贸易要是慢慢脱离美元结算,全球金融格局可就要大变样了。 美国以为搞“脱钩”能维持霸权,结果反而加速了多极化的进程。你看,美国企业因为关税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中国却通过RCEP和东盟深化合作,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6.8万亿元人民币,这就是“东边不亮西边亮”的韧性,让美国的“脱钩”战略成了一场自我消耗的闹剧。 说到底,美国现在的态度还是带着旧霸权的傲慢:一边在贸易、科技上搞破坏,把中美关系往悬崖边推,一边又想让中国在美债问题上“手下留情”,主动跟美国对话解决分歧。 但现实是,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对象了。关税战打了这么久,美国股市、债市震动不断,我们自然要考虑持有的美债是否安全;美国不改变错误做法,只想让我们坐上谈判桌,这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和尊重是基础,想靠施压让别人妥协,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现在的问题留给美国:当“脱钩”政策让自己的企业和民众叫苦不迭,当国际社会越来越看清单边主义的危害,美国还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多远? 而对中国来说,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各种博弈最有力的回应。毕竟,在全球经济深度交融的今天,强行“脱钩”只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真正的智慧,是在复杂局势中找到合作与竞争的平衡点。
美国朝我们喊话了,希望我们在未来做两件事情!4月14日,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
清音绕耳旁
2025-04-14 17:13: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