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打趴下中国,特朗普“清洗”身边团队,马斯克被打入冷宫!特朗普政府最近的人事地震,暴露出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重大转向。据CNN等美媒披露,一手炮制对等关税的核心智囊纳瓦罗已被边缘化,连关税暂停的关键决策都被排除在外;曾被冷落的财长贝森特重新掌舵贸易政策,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被赋予"谈判恶人"角色,专门负责在磋商中施压对手。 而曾受宠的马斯克,因公开反对关税政策和NASA预算削减,被特朗普评价为"不需要他的车",彻底跌入权力边缘。 这场权力洗牌的导火索,是持续半年的关税战成效归零。自2025年1月启动"对等关税"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税率飙升至145%,但换来的却是尴尬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逆势增长4.9%,贸易顺差扩大至3610亿美元。 更致命的是美国企业集体"反水"——苹果全球40%供应链依赖中国,特斯拉50%电池来自宁德时代,关税导致亚马逊年利润预计损失50-100亿美元。 金融市场用脚投票,4月7日至11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暴涨50个基点,创2001年以来最大涨幅,相当于给美国企业套上双重绞索。 作为关税政策的设计师,纳瓦罗的"休克疗法"彻底失效。他鼓吹的"对等关税理论"忽略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当美国农业出口暴跌42%、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腰斩时,特朗普终于意识到这个哈佛博士的政策有多荒谬。 取而代之的贝森特带来务实路线,这位华尔街出身的财长用数据说服总统:800亿美元的关税年收入,连联邦债务利息的零头都不够,反而让美国在国际谈判中孤立无援。他主导的"差异化谈判"初见成效,日韩已同意就汽车关税展开磋商,这在纳瓦罗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突破。 马斯克的遭遇堪称企业与政治博弈的缩影。这位曾与特朗普共商火星计划的商业航天巨头,因公开批评关税政策"愚蠢透顶"而遭清算。 特朗普不仅将NASA科学预算从73亿美元腰斩至39亿美元,还终止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火星样本返回计划,直接戳中马斯克的商业版图。 要知道,SpaceX承接了NASA 60%的发射任务,上海超级工厂年产90万辆电动车的产能更依赖中国供应链。 特朗普那句"不需要他的车",道破了政治实用主义的本质——当企业利益与政策方向冲突时,资本永远要向权力低头。 面对美国的政策震荡,中国展现出罕见的战略耐心。从2月对美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到4月将美进口商品综合税率提升至125%,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农业、能源和汽车产业。 更关键的是,中国通过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将对美贸易依赖度从2018年的13.7%降至11.2%,用多边机制稀释单边压力。当美国科技巨头忙着游说豁免关税时,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3%,在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构建新优势。 特朗普的"清洗"本质上是政治自救。他需要在2026年大选前稳定金融市场,争取企业支持,贝森特的回归和关税暂停正是向华尔街示好。但这种头痛医头的调整无法解决根本矛盾:美国贸易逆差源于产业空心化,而非所谓"不公平贸易"。 当贝森特在谈判桌前讨价还价时,中国已在南海完成岛礁建设,嫦娥六号成功从月球采样返回,这些战略布局才是应对贸易战的真正底气。 这场权力游戏留给世界的启示是:在大国博弈中,任何单边主义都难逃反噬。当特朗普团队在白宫上演"权力的游戏"时,中国始终坚守底线思维——不赌美国犯错,只做好自己的事。 从当年李嘉诚海外折戟到如今马斯克遭遇滑铁卢,无数案例证明:在全球化时代,脱离产业链根基的政治豪赌,最终只会伤了自己。你认为特朗普的政策调整能扭转美国的贸易困局吗?
没能打趴下中国,特朗普“清洗”身边团队,马斯克被打入冷宫!特朗普政府最近的人事地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14 18:30:4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