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了133岁,可令人惊讶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坏习惯”,而且一百多年来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1993年,全国百岁老人普查掀起了一阵热潮。当调查人员来到贵州省务川县茅天镇时,他们遇到了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老人——龚来发,年龄竟达131岁。当时的他,依然能够自理生活,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长寿老人手中总是拿着一根已经陪伴他近百年的竹烟枪,烟丝不断,烟雾缭绕。 "这烟我抽了一百多年了,从来没停过。"龚来发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却依然神采奕奕。他慢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制的烟丝,小心翼翼地装入竹烟枪,点燃后深深吸了一口。这幅场景,与现代医学所宣扬的健康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龚来发的传奇始于1862年,清朝同治年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命运并没有对他格外眷顾。仅仅半年后,无力抚养的父母便将他送人。十岁那年,养父母相继去世,年幼的龚来发被迫独自在茫茫大山中求生。 "那些日子很苦啊。"老人回忆道,"白天在山上找野果、野菜吃,晚上就睡在山洞或者树丛里。"这段艰苦的"野人"生活持续了整整四年,直到14岁那年,命运之神终于向他展露了一丝微笑。 向礼全,一位当地有声望的村民,在一次进山劳作时发现了这个野小子。看他身体健壮,便动了恻隐之心,将他带回了家中。从此,龚来发告别了飘零的生活,成为向家的一名长工。他勤劳肯干,踏实本分,很快赢得了向家人的认可和喜爱。 更为神奇的是,龚来发到来后,向家喜事连连,特别是向礼全的妻子接连生下三个儿子。这在当时被视为吉兆,龚来发也因此被视为向家的"福星"。 随着岁月流逝,龚来发见证了向家七代人的兴衰,也经历了中国社会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再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变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已经49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已经87岁。而这一切变化,都没有改变他平静的生活节奏和那根不离手的竹烟枪。 龚来发在向家的身份早已超越了普通长工。向礼全去世前,特意嘱咐子孙要善待龚来发,养他终老。"龚来发在向家已经带了7代人,是我们家的福星,给我们带来了财富,你们一定要孝顺他。"这句话成为向家人代代相传的家训。 或许正是这份稳定而温暖的归属感,让龚来发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他选择终身未娶,全心全意服务于向家。当记者问起他为何不成家时,龚来发平静地回答:"成家会给自己增加巨大压力,我不想增加不确定因素。"这种简单而专注的生活哲学,或许是他保持心态平和的关键所在。 然而,真正让人费解的是龚来发那个被现代医学视为有害健康的习惯——抽烟。他的竹烟枪已经陪伴他近百年,从四十多岁开始,几乎烟不离手。不同于市面上的香烟,龚来发选择自己采集烟草,亲手晒干,切割成烟丝。这种看似不健康的习惯,却伴随他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而没有给他的健康带来明显危害。 龚来发的生活方式简单而规律。他每天清晨未亮就起床,坚持在晚上八点前安静入睡。饮食方面,他几乎终生保持了在山中形成的习惯——以野果、野菜为主,粗茶淡饭,一日两餐。他特别喜欢吃粗粮,每天都会有两顿粗粮饭。即便年事已高,他仍坚持每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保持身体活动。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寿秘诀。"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龚来发这样说道。事实上,他的生活方式与当代养生理念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简单饮食。唯独那根烟枪,似乎成了一个无法解释的变量。 1993年,龚来发以131岁的高龄荣登中国百岁老人排行榜的榜首,被授予老龄委员会的证书和奖杯。当地政府还为他发放了稳定的养老金,让他的晚年生活无忧无虑。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声,这位世纪老人依然保持着平静的心态,不卑不亢,一如既往地过着他简单而规律的生活。 龚来发的生命力量似乎源于他那颗坚韧不屈的心。从小被迫独自在山中求生的经历,锻造了他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和乐观精神。"快乐的笑声对保持健康非常关键,"他曾这样告诉记者。或许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加上简朴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和持续的体力活动,共同构成了龚来发长寿的密码。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了133岁,可令人惊讶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
熹然说历史
2025-04-15 03:51: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