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莫秀英因不能生育被丈夫驱逐,为谋生不得不在花楼卖唱为生,没想到一个国民党军官却坚持要娶她为妻,而娶她的原因竟是因她肚脐上有颗朱砂痣。 国民党军官叫陈济棠,出身于耕读人家,年少时勤学苦读只为考取功名,然而清廷的腐败落后,和列强欺的凌羞辱,无一不让让陈济棠意识到唯有武力强国才能振兴中华,于是他愤然弃笔从戎,考入了陆军学校,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又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陈济棠转入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学成后成成为地方军的一名排长。 1917年,陈济棠奉命到粤西剿匪,驻防在电白城郊。 当时,莫秀英就在城中的花楼卖唱。 莫秀英身段窈窕,眉目清秀,再加上她粤曲唱得婉转细腻,堪称一绝,因此吸引了不少人来捧场,这其中就有陈济棠。 一来二去,陈济棠就和莫秀英成了老相识,而陈济棠也在交往的过程中,对气质不俗的莫秀英有了爱慕之心。 这天,陈济棠的大哥陈维周来看他,陈济棠就聊到了莫秀英。 陈济棠说,莫秀英有些奇特,她不光肚脐上有一块朱砂痣,而且腰上一圈皮肤呈淡黄色。 擅长卜卦看相的陈维周听了后不由大吃一惊,随后他激动地抓住陈济棠说:“济棠,此女旺夫益子,是大贵之人。” 陈济棠却摆摆手说:“她就是因为不能生育,才被丈夫赶出家门,不得已沦落到了烟花柳巷。” 莫秀英确实是个苦命的女人。 莫秀英出生于高州望族,然而等到她出生时,家道就已经衰败了,因此她生下不久就被送到外婆家抚养,并在那里学会了粤曲。 1914年,14岁的莫秀英被嫁给了远房表哥,做了童养媳。 起初,表哥和莫秀英还很恩爱,再加上她勤劳能干,又孝顺公婆,因此她的日子还算好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秀英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一心想要抱孙的婆婆也渐渐失去了耐心,表哥也因此常常打骂她,但她是个传统女子,虽受到虐待,只是自责,经常到庙里烧香磕头,四处求医问药,但仍是徒然。 转眼就是6年,婆婆认定莫秀英不能生育,便命儿子一纸休书将她赶出了家门,而娘家亦觉蒙羞,坚决不肯接纳她。 万般无奈,莫秀英才来到花楼卖唱。 陈维周对于阴阳邪道很有些本事,他解释道:“这女子腰间一圈黄痕,那是金腰带,她那颗朱砂痣配你这双软如棉的朱砂掌,真真是天作之合。” 听陈维周这么一说,陈济棠不由心有所动。 毕竟他已是而立之年,但也才只是被提拔为连长,所以他向莫秀英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而莫秀英也认为他“虎背熊腰能成大事”,因此两人便在1918年走到了一起。 没想到,婚后不久,莫秀英便怀上了身孕,此后在长达29年的婚姻中,她更是接连生下了7男4女。 正如陈维周的预言,陈济棠自从迎娶了莫秀英后,他在军队里官运亨通,竟然在不到十年就升为了一级上将,并成为了主政广东的“南天王”,这一切都让他觉得,莫秀英果然“旺夫益子”。 当然,莫秀英的“旺夫益子”还体现在行动上。 莫秀英不仅对儿女的教育很重视,还为了让丈夫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上,将家里一应事务都操持得井井有条,事业上更是谋远虑,经常为丈夫出谋划策。 比如在主政广东时,陈济棠就听从了莫秀英大力发展实业,推动广州经济的建议。 当时,陈济棠制定了“建设广东三年计划”,包括建设海珠大桥、开办发电厂、糖厂及海港码头等,这样一来,不仅解放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将盈利的部分用在开发民智上。 仅3年时间,陈济棠在莫秀英的帮助下,就创办了400多所小学,60多所中学,像中山大学等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抗战期间,莫秀英很关注贫苦民众,她乐善好施,不仅开办慈善救济所,还在灾年赈灾济民,救下了不少人。 无疑,莫秀英虽出身卑微,但她所做出的贡献,却让她在当地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不光许多建筑都以她的名字命名,甚至人们还将她誉为“广东之母”。 抗战胜利后,莫秀英的肾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到香港医院治疗。 在那一时期,陈济棠虽然公务繁多,但仍抽空去陪伴莫秀英,遗憾的是莫秀英的病情时好时坏,最终于1947年离开了人世。 不得不说,莫秀英这先苦后甜的命运,和她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再加上她始终保持着善良仁爱之心,因此她不仅得到了丈夫的疼爱,而且还获得了“广东之母”这样的荣誉。
1941年12月,国民党一级上将陈济棠夫妇乘坐飞机,去往重庆。路途中一个带狗的女
【8评论】【46点赞】
东哥在三峡
贤妻富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