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冯巩带两个徒弟去吃“铁锅鸡”,吃完后服务过来问道:“一共225元,你们仨谁来买单?”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谁知冯巩对服务员说了一句话,就将这桌饭免单了!
在蒙古包内,冯巩听到服务员的话顿时一口水喷了出来,他支手捂嘴,表情耐人寻味。他的两个徒弟也是忍不住的憋笑,现场氛围欢乐一片。
谈起冯巩,所想起的便是他的相声。冯巩出生于天津,他小时候便对相声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未上学前,他跟随着父母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不同的习惯和语言为他之后的相声创作打下了基础。
等他进入学校,由于才艺较为出众,他在初二那年被老师推荐在天津市举办的文艺汇演中表演相声《友谊颂》。这一消息传到马季耳中后,他专程来让冯巩演了一场相声,当场说要收他为徒。冯巩听到马季的话,当即跪下叫了声“师傅”。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冯巩便一直跟着马季学习相声,直到在1986年第一次登上春晚,与师弟刘伟共同演绎作品《虎年谈虎》,冯巩一炮而红。在之后的连续30多年里,他次次登上春晚。
其实冯巩与刘伟还是发小,他们合作了两年。虽然感情不错,但由于在相声创作上出现了分歧,致使刘伟不再与冯巩合作,转而出国去寻找自己的出路。
直到1988年,冯巩找到了搭档牛群。
牛群也同冯巩一样,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听相声看曲艺,早就在心里埋下了热爱相声的种子。在他高中毕业之后,来到了河北省的乡下插队。在这期间,他与一位老人学说快板,这是他首次接触到曲艺。
但是,由于他的表演功夫还是不够优秀,于是他拜刘学智为师,认真学习相声技艺。在之后几年里,牛群也于获得了众多奖项。
直到1989年,牛群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与冯巩合作表演对口相声《生日祝词》。这一节目收效甚佳,牛群也因此逐渐走入大众的眼中。自此,两人便开始了合作。
两人一合作便是10年。从1989年到1999年,这两人每年都会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他们合作了众多相声作品,如《无所适从》《最差先生》《瞧这俩爹》等。他们的合作精彩又默契,冯巩曾笑着称自己与牛群为最默契搭档。
但是两人的关系也没有一直维持下去。在2000年,演艺生涯正处于上升时期的牛群选择退出舞台,他郑重地跟冯巩提出告别之后,便前往安徽省蒙城县担任副县长。
在他任职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不仅为蒙城,引进项目、开拓资金,还为当地的聋哑学校大力捐助,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兴办学校,普及教育。
通过副县长一职,牛群更加深入体会到了百姓的生活,这为他之后再次返回相声界提供了众多素材与灵感。
在2005年,牛群再度与冯巩合作相声《为你喝彩》,纵使两人几年没有合作,但仍然十分默契。
不过,这时的冯巩已经看到了,与搭档合作终究是无法长久。于是他便开始了收徒生涯,与徒弟一同合作,创建了自己的演出团队。
其中要说最火的便是贾玲了。其实冯巩对于自己的恩情,贾玲始终记得。在贾玲未出名之前,她过着北漂的生活,生活费用全靠姐姐支持。她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只有500,却要交400的房租,生活十分拮据了。
当冯巩知道贾玲生活困难时,便带她说:“走,跟着师傅去演出,给你赚一年的生活费。”在最困难的时候贾玲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她感动的眼中泛泪。
冯巩与自己的徒弟关系都很融洽。在冯巩生日时,他带着两位有空的弟子前往饭店吃铁锅鸡。
吃饭时,他们笑谈着进来的琐事,交流着新的相声创造。
等到饭局结束时,他们又开始了一贯的传统,相互推脱着买单。其实每次冯巩带徒弟吃饭都是由他掏钱,不过他们都还是心照不宣的延续这一传统,冯巩也十分乐意跟着他们一同欢笑。
只见服务员过来,问了一声:“您好,一共消费225元,请问由谁买单?”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说话。现场沉默了好一会,服务员再度问道。
冯巩接上话来,他幽默的说道:“你看谁长的丑就让谁买单吧,肯定不是我。”
听到顾客这样说,服务员仔细端详了他们三个一会,淡定的说道:“看你们都半斤八两,还是AA吧。”
听到服务员语出惊人的话,三人都忍俊不禁。
冯巩如今已经60多岁了,精神气仍旧十足。他为相声做出的成就可谓是有目共睹的。近些年,冯巩还被推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位低调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