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警卫员封耀松在给毛主席擦背,擦得正起劲,突然没憋住,放了个大响屁!毛主席听见后,笑着调侃他:“小封啊,你在我背后搞什么小动作啊!” 1954年的一天,16岁的封耀松随同厅长王芳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这个出身贫寒的杭州少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去首都工作。 列车抵达北京后,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专程前来接站。一路上,封耀松睁大了眼睛,当车子驶入中南海时,他感到更加好奇,便问李银桥自己将去哪里工作。李银桥神秘地回答:"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小车停在一座四合院前,李银桥先下车进了屋,片刻后又出来把封耀松领了进去。屋内书籍堆积如山,封耀松心想自己大概是来当图书管理员的。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正在批阅文件的毛主席。主席端起茶杯,发现杯中无水,竟然就把茶叶倒出来一些,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封耀松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从未想过领袖竟然如此节俭。 毛主席走到封耀松面前,和蔼地询问他的姓名和家庭情况。得知他父亲曾经是个拉黄包车的车夫,主席不禁唏嘘:"又是一个骆驼祥子的孩子啊。"接着,主席问封耀松是否愿意留下来为他工作,封耀松激动地表示愿意为主席和人民服务。 就这样,在之后的九年时间里,封耀松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毛主席身旁,成为主席最信赖的贴身警卫。主席亲切地关怀他,视他如子。而封耀松也以无限的忠诚和爱戴尽职尽责。 这一天,警卫员们在毛主席的土窑门前执勤。由于天天吃黑豆,他们个个胀肚不已,屁声此起彼伏。每当有人放屁,都会引发周围同伴的一阵哄笑。笑声与屁声交织,形成了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毛主席在房间内办公,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他走出土窑,来到警卫员面前,笑着问道:"黑豆好吃吗?"警卫员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正在这时,又有人没憋住,放了个响屁。毛主席幽默地说:"这是谁说'不'啊!"话音刚落,众人再次哄堂大笑。笑声中,又有一个更响亮的屁声传来。毛主席也被逗乐了,大声说道:"哎呀,这是天打雷了,打雷就要变天了,看来胡宗南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毛主席不仅与警卫员们开"屁"的玩笑,还将"屁"字写进了他的诗词中。一天,他把自己的两首词交给秘书孟锦云,让她读给他听。孟锦云读到《念奴娇·鸟儿问答》最后两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时,忍不住大笑起来。她调侃道:"主席,您写不许放屁,可您今天放了25个屁。我可都给您记着呢。"毛主席也笑了,说:"噢,你在给我记着黑账啊。" 两人就此展开了一番讨论。毛主席说:"是人哪个不放屁,屁,那是人的气也,我们吃五谷杂粮的气。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孟锦云笑得直不起腰,问:"那您为什么在词里还写上'不许放屁'?"毛主席回答:"这不是一回事嘛,孟夫子!" 毛主席的幽默和亲和,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一起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唱着《东方红》。 多年后,已是杭州公安局警官的封耀松,回想起在主席身边的点点滴滴,依然记忆犹新。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到时,面对主席那睿智而慈祥的目光,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可是主席却亲切地拍拍他的肩,问起家乡的情况,就像一位慈父在关心自己的孩子。 渐渐地,封耀松发现,主席为了工作,他常常通宵达旦,一顿饭也顾不上吃。有时候,厨房送来的饭菜都凉了,主席还埋头批阅文件。封耀松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学着师傅李银桥的样子,时常提醒主席用餐,还偷偷地替换盘中的菜色,就怕主席营养不良。 封耀松最揪心的是主席的健康。每当看到烟灰缸里堆满烟头,他就知道主席又熬了一宿。于是,他偷偷把主席的香烟装上滤嘴,只为主席少吸入些有害物质。寒冬腊月,主席的脚冻得通红,还不停地拍打地面取暖。封耀松二话不说,赶紧找来热水袋,轻轻搓热主席的脚,再小心地垫上。主席轻声说:"小封同志,谢谢你,做得很好。"封耀松鼻头一酸,喉头哽咽,恨不能为主席做更多。 还有一次,深更半夜,封耀松在主席卧室外值班,忽然听到屋内传来奇怪的响声。他心里一紧,连忙推门进去。只见主席靠在床头,手里拿着吃了一半的芋头,嘴里也含着一大口,竟是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封耀松心疼得不行,轻手轻脚地把主席嘴里的食物扣出来,却还是不小心惊醒了主席。少年警卫眼圈通红,恳切地说:"毛主席,您太累了,请好好休息吧,我真的很担心您啊。"主席宽慰地笑笑,说:"好,我这就去睡。"封耀松这才放下心来。 1962年,封耀松即将奉调回杭州。依依不舍地,他紧紧握住主席的手,目光里尽是不舍和眷恋。从一个青涩少年,到现在成长为一名优秀民警,这一路,他从主席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次,警卫员封耀松在给毛主席擦背,擦得正起劲,突然没憋住,放了个大响屁!毛主席听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5 14:21:25
0
阅读:742
白水
图片是叶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