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再次威胁对半导体行业征收关税。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随后中国于4月4日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此外,美国商务部启动了对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这可能为后续加征关税铺路。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可能对半导体征收25%甚至更高的关税,尽管台积电等企业通过在美国增加投资等方式暂时缓解了关税威胁,但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美国对半导体征收关税可能进一步扰乱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许多半导体企业依赖全球分工,关税政策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重新调整供应链布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形成两个阵营:美国主导的西方供应链和中国主导的自主供应链。这种分裂将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全球经济效率。
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如AMD、Intel、NVIDIA等,其产品大多依赖台积电等海外代工厂生产。如果美国对这些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的困境,要么减少利润,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长期来看,关税政策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企业可能被迫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其他地区以规避关税,导致美国本土产业链的空心化。
短期内,中国半导体企业可能面临进口设备和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关税政策将进一步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进程,推动本土企业在设备、材料和芯片设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加剧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促使中国加快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同时,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形成“技术围堵”。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可能成为中美争夺的合作伙伴。
美国威胁对半导体行业征收关税,是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延续。这一举措不仅会扰乱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还可能削弱美国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对中国而言,虽然短期内会面临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也将因此发生深刻变化,各国需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调整战略,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