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蒙古想跟美国做稀土生意,结果发现自家没港口,于是想低价租用中国天津港50

文晓小书生 2025-04-16 00:43:37

2年前,蒙古想跟美国做稀土生意,结果发现自家没港口,于是想低价租用中国天津港50年,还催中国“一年内建好”,摆明是急着给美国送货,那么蒙古这笔过路费,我们要不要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有些事儿,想起来就觉得特别离谱。你能想象吗?蒙古国,那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竟然想低价租用中国天津港50年,来搞稀土出口,而且还不急不慢地要求一年内给他们建好。   这不是跟中国打着“咱们是好朋友”旗号,干了个跟“美国合作”类似的事吗?说好的中蒙友谊,结果被这个事儿推到了一场微妙的外交棋局里。   话说回来,蒙古确实有自己的算盘。稀土,这个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宝贝,它的需求正在飙升,而蒙古的稀土资源也不小。但是嘛,人家蒙古是有稀土,没港口。   怎么办?想方设法用天津港作为过渡站,不仅解决了自己港口的“死角”,更能顺利地送到美国去,这显然是一笔超大的生意,而且低价租用港口的提议显然让蒙古觉得是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当然,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当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这个交易发生。咱们作为全球稀土市场的“扛把子”,一直在跟世界各地的买家打交道。   更何况,稀土这种资源在中国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岂能容忍别人打着“通道”的名义,绕过咱们,去给美国送货?   所以,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中国坚决反对!“你这不是单纯租个港口这么简单啊,你这是在做生意,绕过我直接去美国卖货。”   这事儿在中国眼里,不仅是对经济利益的冲击,更像是被背后捅了一刀。要知道,全球的稀土资源,中国不仅产量最大,掌控力也最强。   如果蒙古真的通过天津港进行大量稀土出口,绕开了中国的出口管制,那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优势就会被削弱。   这时候,外交局势也变得有点紧张。中国的底线不容触碰,蒙古的这一招虽然让中国有些措手不及,但也未必能改变双方的利益格局。   于是,中国提出了一个“很有技巧”的建议:我们可以考虑在你租用天津港的同时,设立一个协议,保证稀土首先卖给中国,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再出口到全球。   这其实是一笔“做生意”的交易,不仅能确保中国继续主导稀土产业链,还能让蒙古在利用港口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个长期的稳定市场,中国毕竟是最大的稀土需求方,需求量不小。   通过这个“过路费”的安排,蒙古不但能规避稀土的供应限制,还能借机提高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但问题来了,这个过路费值不值?简单说,蒙古的这一笔租金,实际上是“关税”式的支付。   通过天津港,他们不仅要支付“港口使用费”,还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资源配置费”。   也就是说,蒙古如果想利用天津港走到美国市场,实际上是在为中国提供一个非常独特的战略机会,保障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对于中国来说,这笔“过路费”不算便宜,但绝对值得。这笔钱,不仅是对蒙古“借道”的“税收”,也是对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一种牢牢把控。   简而言之:你来借道行,行;但得先经过我这一站,我要收点手续费,给你建个更顺利的路。   从蒙古的角度来看,自己急着与美国合作,完全无视了中蒙关系的细腻平衡;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蒙古不仅图了个方便,还想绕开我们去做更大的生意。   而中国则巧妙地通过这笔过路费,狠狠捏住了蒙古的“痛点”——无论租港口还是做生意,最终都得听中国的。   这就是典型的“接招”型外交:你来试探我的底线,我就“调价”,让你买得不那么便宜,甚至让你觉得“值”。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0 阅读:0
文晓小书生

文晓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