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台湾省长赖清德,能够在2025之前让我们回归祖国!”今年1月,台湾三名中学生高举五星红旗,向赖清德发出最后通牒,台湾的年轻人终于觉醒了! 今年1月,新北市三名高中生举着五星红旗拍摄视频,向赖清德发出“2025年前回归祖国”的喊话。视频中,他们清晰喊出“我们是台湾省高中生”,并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表达心声。 这段不足三分钟的视频在岛内引发震动,绿营政客慌忙指责“学生被洗脑”,教育部门则称“动机是嬉闹”,但这些反应恰恰暴露了他们对民意觉醒的恐慌。 事实上,类似场景近年在台湾不断上演。台北跨年晚会,101大楼LED屏突然出现央视新闻画面;高雄大学教授主动在名片印上“中国台湾省”;台南青年自发举办“郑成功文化祭”,对抗台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 这些并非偶然,而是台湾社会民意暗流涌动的体现。台当局过去二十年删除课本中的郑成功、孙中山等内容,试图切断历史联结,却激发了年轻人的逆反心理。 他们通过抖音、B站等平台接触真实历史,2024年台湾民意基金会调查显示,30岁以下群体中28%通过大陆社交软件获取历史知识,远超传统课堂的15%。这种“反向教育”正在瓦解民进党构建的信息茧房。 台当局一边搞“去中国化”,一边推行“抗中保台”的激进政策,更让年轻人看清其本质。2024年10月,台教育部门要求高中生签署“战时青年服勤同意书”,被家长质疑“送孩子上战场”。 尽管政策在强烈反弹后取消,但台北市65所高中7.9万名学生中,愿意签署的不到1成。台防务部门同步放宽征兵限制,允许刺青、色弱青年入伍,甚至降低身高标准,暴露其“以武拒统”的慌张。 正如一位高中教师在社交媒体痛斥:“删除民族英雄的是他们,把孩子推向战场的也是他们!” 但文化认同的根脉岂是政治操弄能切断的?2025年春节,超400万台湾民众通过抖音观看大陆春晚,两岸共此时登上热搜;妈祖诞辰日,30万信众跨海参与湄洲祖庙祭典;台北故宫“国之重器”特展吸引20万观众,青年占比达62%。 台湾《远见》杂志民调显示,82.5%的民众认同“台湾文化的基底是中华文化”,即便在30岁以下群体中,这一比例也高达78%。 当民进党试图将妈祖信仰污名化为“统战工具”时,年轻人用脚投票——全台2300座妈祖庙中,90%的香火源自大陆湄洲祖庙。 大陆持续释放的惠台善意,更让台湾青年看到未来。福建推出的17条新措施,包括台胞职业资格直接采认、创业补助、就业补贴等,吸引1.2万名台湾青年登陆发展。 宁德时代为台胞提供每年100个高薪岗位,厦门影视基地接纳4家台资制作公司,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大陆找到事业机会。 而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流行,更让他们打破信息壁垒——台湾月活500万的抖音用户中,22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5%,他们通过短视频看到大陆的科技进步、城市繁华,甚至用“种草”攻略规划来大陆的行程。 如今,三名高中生的喊话已成为台湾社会的缩影。当台当局忙着“去中国化”时,年轻人却在直播间跟着大陆主播学唱《我的中国心》;当绿营政客鼓吹“台独”时,台北街头的奶茶店悄悄换上“两岸一家亲”的杯套。 历史的趋势从未如此清晰:大陆GDP突破200万亿,福建舰正式入列,而台湾青年失业率攀升至12.7%,台军征兵缺口达3万人。 2024年底亲绿机构民调显示,支持统一的台湾民众较2020年增长47万,30岁以下群体增幅达3.2%——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人心向背的真实写照。 站在民族复兴的节点回望,从1996年台海危机到2025年的今天,两岸实力对比早已改天换地。当新北市的高中生敢于在镜头前高举五星红旗,当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通过抖音分享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我们不得不问:那些妄图阻挡统一的“台独”分子,还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多久? 当文化认同的根须深扎在每一寸中华土地,当年轻一代用行动拥抱民族大义,任何分裂图谋终究是螳臂当车。或许正如视频下的一条热评所言:“回家的路,从来都不是地理距离,而是人心的方向——当千万颗年轻的心开始转向,统一的钟声还会远吗?” 信源:台湾学生举五星红旗向赖清德下最后通牒,绿营议员气得跳脚!——澳门江湖
希望台湾省长赖清德,能够在2025之前让我们回归祖国!”今年1月,台湾三名中学生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16 04:54:3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