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9年,印度卡利卡特港口。 一位自称“艾本·康提”的阿拉伯商人,站在码头上,看到郑和船队直接傻眼了:“天呐,这真的是人类能造出的船吗?!” 他不是阿拉伯人,他是威尼斯的商人冒险家——尼科洛·达·康提。 62艘巨舰,一字排开,桅杆高耸入云,遮蔽半边天。 九桅、十三舱、一艘比伦敦街道还长的庞然大物,从天而降。 他颤颤巍巍登上一艘宝船,被请入船腹参观。 第一眼看到的,是巨大的隔舱墙壁,木板严丝合缝,涂着黑色桐油,光可照人。 康提低声在羊皮纸上记下一行字: “此船分隔如蜂巢,入水不沉,堪比浮动之城。” 这是中国水密舱技术,明朝海军的黑科技。 康提发现:船底用防潮石灰和麻丝封缝,哪怕撞礁,也最多进一两个舱——修一修还能继续开。 而彼时的欧洲船只,只要一处进水,全员弃船。 更让他崩溃的,是郑和舰队的导航技术: 水手手中握着“象牙板”,对着北极星就能测出纬度; 用“牵星术”修正航线,误差不超过三十海里; 航海图层层展开,标注有月潮、洋流、补给站; 船长每晚抄写航海日志,副本还要上报给“钦天监”。 康提在航海日志栏边偷偷画下了结构草图,绣进驼毛斗篷里,生怕被查出。 当然,故事没有就此结束——25年后,故事爆发了。 他带着图纸和日记回到威尼斯,受邀在亨利王子创建的葡萄牙航海学校做分享。 他讲述中国的“水密舱”“牵星术”“海图标记系统”,成为欧洲海军教本。 好望角航路的发现者——达·伽马1498年出发前,正是在那里受训。 而他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是欧洲第一艘采用分舱结构的远洋船只。 #历史冷知识#
最近,印度首条高铁项目孟买-艾哈迈德巴德高铁又出了新状况。这条折腾了快1
【10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