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原广州军区司令丁盛少将夫妇乘坐公共汽车买菜,售票员讲:“老同志,请付

品古观今呀 2025-04-16 11:06:37

1993年,原广州军区司令丁盛少将夫妇乘坐公共汽车买菜,售票员讲:“老同志,请付8毛票钱。”丁夫人抱怨道:“还不如付1块钱,省得找钱麻烦。”丁盛少将一听,打断了夫人的话,讲:“我可不嫌,能省2毛是2毛。” 丁盛的军事生涯始于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代初,东北亚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推动了这场跨国界的军事冲突。在朝鲜战场上,丁盛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作为志愿军的一员,丁盛指挥的部队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累计歼敌高达7.8万余人,其中包括激烈的战斗如金城战役。这场战役中,志愿军第54军在丁盛的带领下,突破敌防,大获全胜,成为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胜利。 1959年,朝鲜战争的结束之后,西藏地区的动荡促使丁盛再次被召唤以平息叛乱。此次西藏平叛,丁盛迅速组建特别指挥部,派遣54军的两个主力师进驻西藏,迅速平定了动乱。 1962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丁盛再次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指挥官。在这场对印反击战中,丁盛将军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胜印军,歼灭敌人1200余人,并捕获敌方装备,包括直升机。这场战役不仅有效地击退了印军的侵犯,还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维护边界主权的决心和能力。 在军事生涯晚期,丁盛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直至1977年退休。他的领导和经验在这一职位上为中国的军事和防务策略提供了宝贵的支持。退休后,丁盛选择在南京定居,尽管生活环境与从军时期有所不同,但他对国家的贡献和牺牲已成为中国军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20世纪末,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粮食、油料和布匹等基本生活用品都需通过配给制度来获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军人和他们的家庭也面临着各种生活上的挑战,其中包括丁盛将军。 丁盛将军的供给关系不在南京而在南昌,这使得他即使在退役后的生活中也常常面临物资短缺的问题。每月仅有的一二百元津贴远远不能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在他需要从南昌报销费用时,复杂的手续流程更是增加了许多不便。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丁盛并没有过多地依赖他人。晚年的他鼓励自己的子女前往大城市发展,希望他们能够自立更生。这种教育方式果然有效,到了1987年,他的儿女们都在城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他无需再为他们操心。 丁盛的退休生活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多次旅游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1991年,他应邀前往鸡公山避暑。鸡公山的清凉和美景为他和亲友们提供了一段宁静愉快的时光。 在退休后,丁盛还经常与老战友保持联系,尤其是与他在135师的科长李百顺之间的深厚友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丁盛决定前往美丽的海南岛旅行,而得知这一消息的李百顺便立即表示要热情接待他。即使面对退休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丁盛的生活态度依然积极向上。 1990年冬季,丁盛从广东前往北京处理一些事务。此时,广东的气候依然炎热,而天津已深入寒冬。完成北京的行程后,许多老战友邀请他前往天津游览。丁盛只身一人,上身穿着极为单薄的外套抵达天津。未料到北方的寒冷如此刺骨,他到达天津后,由于没有准备足够的冬装,整个人冻得瑟瑟发抖。 在天津,丁盛的战友们获悉他的处境后,迅速行动起来,为他送去了多件保暖衣物,包括棉衣、棉裤及一些御寒毛衣和手套。 不久之前,丁盛在济南住过一段时间,他住在一位老战友家中。这段居住的消息不知何由泄露,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这件事引起了众多老战友的关注,他们中许多人曾与丁盛共事于同一部队。消息传开后,超过一百位战友陆续来访,重聚的场面感人心扉。 在经济上,丁盛遭遇了不小的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的战友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自发筹措资金帮助他。这些资金虽然数额不大,有的只是五块、八块或十块,但每一笔都充满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丁盛的关心。

0 阅读:588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