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

趣叭叭 2025-04-16 14:11:13

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正厅,而且女儿也不见了,他正要派人寻找,家人却向他说:"恭喜恭喜!" 公元1354年,朱元璋率军南下定远,一举攻下滁州。这一年对朱元璋来说是收获的季节,不仅麾下兵马增至五万,还迎来了失散多年的两位亲人: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在朱元璋的将领中,有一位名叫谢再兴的大将,他是跟随朱元璋最早的一批人。这位谢再兴不仅能征善战,在军事谋略上也颇有建树。 朱元璋对这位老部下十分信任,不仅让他担任了重要的军职,还将他的长女许配给了自己的侄子朱文正。这一年的朱文正已经19岁,尚未婚配,经过这门亲事,谢再兴成为了朱元璋的亲家。 在朱元璋创业初期,谢再兴与耿再成、胡大海等名将平起平坐,同为朱元璋麾下的重要将领。这些将领中,耿再成和胡大海的地位最为重要,他们被称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1362年,谢再兴在诸暨一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当时张士诚派遣其弟张士信率领十万大军围攻诸暨,谢再兴率领少量兵力坚守城池。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谢再兴带领将士们奋勇抵抗,坚守了二十九天之久。面对敌军的猛烈进攻,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用计谋震慑敌军。 谢再兴散布消息称徐达和邵荣的大军即将到达,成功让张士诚军队产生了恐慌。趁着敌军惊慌撤退之际,谢再兴率军追击,一举击溃了张士诚的十万大军。 这场战役让谢再兴的声名大震,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认可。这一战后,谢再兴被擢升为枢密院判,成为了朱元璋麾下位居高位的重臣。 随着朱元璋势力的不断扩大,谢再兴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作为朱元璋的亲家和重臣,他的前程可谓一片光明。若是继续追随朱元璋,日后必定会被封为公爵。 1363年,谢再兴麾下有两名得力助手,分别是左总管和糜万户。这两人在诸暨之战中立下了不少战功,深得谢再兴的信任。 然而这两名将领却违背了朱元璋的军令,私自与张士诚的势力进行贸易往来。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将二人处死。 朱元璋不仅处死了这两名将领,还命人将他们的人头悬挂在谢再兴的正厅之上。这种做法无疑是对谢再兴权威的一种公开挑战。 就在谢再兴还在消化这个打击时,更大的变故接踵而至。朱元璋未经谢再兴同意,便将他的次女许配给了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麾下的重要大将,他的发妻张氏早逝。朱元璋看中了谢再兴的次女,便做主将她嫁给了徐达。 在当时的社会,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元璋这种不经父亲同意就给女儿定亲的做法,显然是对谢再兴的不尊重。 更让谢再兴难以接受的是,这门亲事的决定是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做出的。等他从前线回到南京时,女儿已经嫁入徐家。 紧接着,朱元璋又开始削弱谢再兴的军权。他调派李梦庚前往诸暨,接管谢再兴的军队指挥权。 谢再兴从一个独当一面的主帅,变成了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衔将军"。这种巨大的落差,对于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将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朱元璋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他开始对谢再兴产生了戒心。从杀害亲信、强行定下女儿婚事,到剥夺军权,每一步都在压制谢再兴的势力。 对于谢再兴来说,这些打击接连而至,让他的处境变得极为尴尬。从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将和亲家,沦为一个毫无实权的闲职。 在这种情况下,谢再兴开始对朱元璋产生了离心之意。而此时的军事形势,也给了他一个改换门庭的机会。 1363年4月,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朱元璋不得不分兵驰援。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谢再兴选择了背叛。 他带着部分旧部投奔了张士诚,成为了朱元璋的敌人。这一举动让朱元璋震怒,立即下令必须除掉这个背叛的亲家。 谢再兴的两个女儿因为分别嫁给了朱文正和徐达,所以留在了南京。朱元璋虽然对谢再兴恨之入骨,但并未迁怒于这两位女子。 然而谢再兴投敌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张士诚对这位投奔而来的将领并不完全信任。在军事调遣上,也没有给予谢再兴太多的重用。 1364年,朱元璋派遣李文忠和胡德济在义乌一带围剿谢再兴。这两位将领一个是朱元璋的外甥,一个是已故名将胡大海的义子。 在这场生死决战中,谢再兴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败下阵来。他在战场上战死,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谢再兴的两个弟弟谢三和谢五在余杭负隅顽抗,向张士诚求援未果。最终在李文忠的承诺下投降,但朱元璋仍然下令处死了他们。 至此,谢氏一族的男丁全部被杀,这个曾经辉煌的将门就此没落。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谢再兴的次女在嫁给徐达后,生下了一子一女,其中女儿徐氏后来被选为燕王朱棣的正妃。这位徐氏就是后来的明成祖皇后。 徐氏生下的长子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他的身上流着谢再兴的血。从此以后,明朝历代皇帝除了朱元璋、建文帝和明成祖外,都是谢再兴的后裔。

0 阅读:510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