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天良!”厦门,一公司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股东们利用保洁没文化,以发补贴为由,100元将公司卖给了保洁,让其承担巨额债务自己跑路!网友:这套路很常见,找专门背债的! 厦门某栋写字楼的走廊里,保洁员陈女士(化名)握着拖把的手微微发颤。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改变命运的下午——公司财务室飘出咖啡香气的会议桌上,三份盖着公章的文件正静静等待她沾满灰尘的手指落下。 2023年秋,厦门某商贸公司的保洁员们迎来特殊“福利”。公司法定代表人黄某(化名)以“老员工补贴”为名,要求陈女士等数名员工提供身份证并签署文件。 老人们被告知只需缴纳100元"工本费",就能享受每月两千元的额外收入。当陈女士用布满裂口的手指按下指印时,她不会想到自己正成为价值800万企业的"替罪羊"。 当陈女士发现公司注销通知时,账面上376万逾期贷款已如黑云压城。法院调取的转账记录显示,公司资金在她签字前一小时完成转移,完美规避法律追责。 这种“精准收割”在厦门并非孤例——2023年湖里区某公司以同样手法诱骗86岁老农,试图用150万租金债务金蝉脱壳。 《民法典》第148条成为刺破谎言的利刃——当法官当庭展示电子签章时间戳与银行流水证据时,所谓“自愿转让”的谎言不攻自破。 这种司法亮剑在2024年形成风暴:厦门法院受理的11起同类案件中,九成受害者获得权益救济,涉案股东因合同诈骗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件尘埃落定后,陈女士的生活并未回归平静。她仍会在看到快递单时条件反射般检查签名,那100元“工本费”买来的教训,化作老年大学课堂上反复研读的《民法典》讲义。 那些沾着茶渍的股权转让协议,终将成为法治进程中的特殊注脚——在资本与人性博弈的棋盘上,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丧尽天良!”厦门,一公司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股东们利用保洁没文化,以发补贴为由,
雪声和弦
2025-04-16 16:22:4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