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个国王班萨,在德国打工近40年,用挣来的钱“养”一个国家,他白天修车14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远程处理国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非洲西部的加纳,有一个名叫霍霍埃的贫穷部落,人口不过五万,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然而这个小部落却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国王——塞法斯·班萨。 他并非住在王宫,而是远在德国,靠着每天修车14小时的辛勤劳动,用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的国家,晚上,他还要通过电话和传真处理部落事务,用近40年的坚持,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 班萨1948年出生于霍霍埃,爷爷是部落的酋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那个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的地方,爷爷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于是,他倾尽家财,将22岁的班萨送往德国学习机电一体化,班萨没有辜负期望,在德国刻苦钻研,拿到了机械和汽车维修的专业证书。 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德国,开了一家小小的汽车修理厂,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诚信经营,逐渐站稳了脚跟,他还与一位德国女子结婚,组建了家庭,生活看似平静而充实。 然而1987年,一封来自家乡的传真打破了这份平静,爷爷去世,部落的继承传统却让班萨始料未及,他的父亲和哥哥因是左撇子,被长老认为不适合继承王位,班萨成了唯一的人选。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责任,他犹豫过,毕竟,他在德国已有事业和家庭,回去意味着放弃一切,但部落的呼声和家族的使命感让他无法拒绝。 最终,班萨回国接受了加冕仪式,成为霍霍埃的国王,却提出了一个条件:他希望继续留在德国生活,就这样,他开始了白天修车、晚上治国的双重生活。 班萨的生活异常忙碌,每天,他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在修理厂忙碌14个小时,修理汽车、调试机器,汗水浸湿了衣背。 深夜,当别人进入梦乡,他却守在电话旁,处理部落的事务——从物资分配到长老会议的决策,无一不需他操心,他的工资几乎全部寄回霍霍埃,变成了水泵、水管、医疗设备,甚至是学校和医院的建设资金。 为了节省开支,他的个人生活极为简朴,住所普通,饮食简单,所有的付出都为了一个目标:让部落的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班萨的国王身份原本鲜为人知,直到一次意外让一切曝光,某天,他家中存放的王冠、金项链等象征王权的贵重物品被盗,价值高达15900英镑。 报警时,德国警方起初以为他在开玩笑,一个普通修车工怎会有如此珍贵的物品?班萨无奈之下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警方和媒体才震惊地发现,这个不起眼的非洲移民竟是一国之王。 消息传开,德国媒体争相报道,称他为“打工皇帝”,班萨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的修理厂外开始聚集好奇的记者和支持者。 这次意外反而成了转机,班萨没有沉浸在舆论的赞美中,而是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他开始参加公益活动,成立基金会,通过电视节目和巡回演出为霍霍埃宣传,吸引了大量慈善捐款。 德国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故事,决定为霍霍埃提供对口援助,修建公路和学校,班萨甚至说服德国企业投资部落的基础设施,而他自己则谢绝了个人投资,始终将部落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他的努力下,霍霍埃的面貌逐渐改变:崎岖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公路,孩子们走进了新教室,医院里出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农产品也能运到外地换取收入。 然而班萨的付出并非没有争议,2015年,加纳官方发布公告,称班萨只是霍霍埃的“发展酋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王,职责仅限于帮扶部落,而非处理国事。 这一消息引发热议,有人质疑班萨借国王身份博取名利,但班萨对此反应平静,他的个人网站上依然自称“国王”,继续为部落奔走。 一些学者认为,争议可能源于霍霍埃所属的埃维人族群复杂的历史迁移,导致部落地位的定义模糊,无论真相如何,班萨为家乡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否认。 他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还组织部落青年赴德国学习技术,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新生力量。 班萨从不觉得自己是悲情的国王,反而认为这样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他用近40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个人可以通过坚持和奉献,改变一个群体的命运。 班萨的故事让人感慨,他没有王宫的奢华,也没有权力的威严,却用一双沾满油污的手,托起了家乡的希望。 他的每一次挥汗如雨,每一通深夜的电话,都是对责任的践行,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头衔,而在于心怀使命、脚踏实地的行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年12月04日《非洲一首领在德国通过网络电话远程统治国民》
非洲有个国王班萨,在德国打工近40年,用挣来的钱“养”一个国家,他白天修车14个
如梦菲记
2025-04-16 21:31: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