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对部分产品的豁免之后,外媒敏锐的观察到了,中国虽然对于美国的豁免有回应,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竟然没有发布对等的豁免清单,这有点出乎外媒的预料之外。外媒表示,中国现在并不急于回应美国,而中国要做的事情就是借着美国“软化”立场,进一步对美国施加力道,让美国完全取消不合理的关税。 首先,中国的策略并不是“立马反击”。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非常有耐心的战略布局。中国并没有急于反制美国的豁免措施,恰恰是利用美国这一“软化”立场,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谈判空间。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立刻就给出反制措施,那就变成了“你打我,我打你”,你来我往,似乎双方又回到了过去那种简单的对抗模式。 而如果中国不急于回应,反而能够“拖延”一些时间,继续施加压力,那么美国就有可能陷入被动。 毕竟,美国的经济,尤其是企业层面,对这些关税是有很大反应的,豁免的部分已经给美国企业带来一些喘息空间。 中国保持沉默,实际上是在“引导”美国感受到更多的经济压力,逼迫美国彻底意识到这些不合理的关税才是问题所在。 再说了,这种磨着你,让你麻木的策略并不是无的放矢的。就像在谈判桌上的心理博弈,谁先出手,谁就可能暴露出自己的弱点。 而中国显然不打算急于亮出自己的底牌。中国现在的目的是通过“缓慢”的回应让美国更多地陷入自己的博弈套路中。 你看,虽然美国的企业可能在等待着更多的豁免,但中国不急于公布对等清单,也意味着美国要面临一个未知数——中国到底会怎么反应?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会让美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彻底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关税,因为他们担心中国会突然打出一张“牌”来,让局面瞬间发生改变。 再往深了说,中国不急于回应,也能从心理层面上给美国施加一种“麻木感”。美国的高层和商界必然会对这种反应感到焦虑,不知道中国下一步会怎么做,长期处于这种“拖延”状态,就会让美国政府在决策时更加动摇。 渐渐地,美国就会感到压力山大,特别是那些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美国企业,他们会觉得这种不确定性很难应对。 如果中国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急于做出反应,最终会逼迫美国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不对这些不合理的关税做出彻底的调整,甚至完全取消。 实际上,这样的策略是典型的“等风来”的博弈。通过控制节奏,既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让美国在自己不知不觉中被逼到了一定的边缘。最终,这种“拖延战术”让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战略博弈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所以,外媒看到中国没有急于回应,的确是出乎意料的,但中国深知,最关键的不是快速反制,而是慢慢磨,逐步加压,最后在美国经济和企业层面的压力下,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这个策略说白了,就是“磨得你麻木,等你到时候不想再忍了,一下子给你一记重击”。 信源:新晚报-2025.4.13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8评论】【26点赞】
网络除奸
外媒是装傻还是真傻?谈判前提是全部取消恶意增加的关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才有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