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平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投降”,清华大学阎学通曾直言,他表示军队没维护和平作用

柳烟绕古堤 2025-04-17 11:46:49

“维护和平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投降”,清华大学阎学通曾直言,他表示军队没维护和平作用,维护和平最有效的是投降,发生战乱时一方投降,另一方就不会发起战争,可叙利亚难民被屠戮时大声喊投降,结果刽子手的屠刀照样落下! 信源:阎学通:道义现实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崛起及其国际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一场讲座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台上,著名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正不慌不忙地讲述他的新观点:“维护和平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军备,不是外交,而是投降。” 话音刚落,台下沉默几秒,旋即爆发出低声的骚动。 “投降就能换来和平?”前排一位退伍军人忍不住站了起来,“那我们这么多年守边戍疆算什么?” 阎教授微笑不变:“请听我说完。战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双方都有反抗的意愿。如果一方主动停止抵抗——也就是投降——那么战争自然就不会发生。” 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传开。“清华教授建议国家投降以保和平”、“学术自由还是精神错乱?”。 “叙利亚难民都投降了,照样被屠杀”……舆论如同滚烫的油泼在冰冷的现实上,炸起千层浪。 有人支持,说这是站在宏观战略的理性思考;但更多人愤怒,他们的愤怒不仅是因为“投降”这两个字,更是因为那份夹杂在民族记忆中的耻辱。 在山东临沂的一所中学里,历史老师韩志伟正带着学生复习《甲午战争》的内容。讲到《马关条约》时,有学生举手:“老师,如果我们当时不反抗,投降会不会更少死一些人?” 韩志伟停住了粉笔。他想起自己爷爷,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至今还在每天清晨升国旗。 “那你知道我们如果不反抗,会被怎样对待吗?”他问道,“你看过叙利亚的新闻吗?难民举着白旗,却仍被炸弹掀飞。” 学生低下了头。 “不是每一次抵抗都能赢,但每一次投降都意味着我们彻底没有资格说‘不’了。”韩志伟说这句话时,眼圈有些发红。 在成都,一位普通市民在看完阎学通讲座的转发视频后,发布了一段短视频。他背景是一张全家福,视频中他语气平静但眼神坚定: “我不是专家,也不懂什么国际战略,但我知道,如果我的家被抢了,我要站起来;如果我女儿被欺负,我不能说‘我们为了和平别惹他’。我不愿意告诉我的孩子,她应该在暴力面前跪下。” 这段视频迅速获得百万点赞,评论区刷满了“谢谢你说出我们的心声”。 与此同时,一位名叙利亚留学生,在北京读研三年,看到这场争论,心里百感交集。她回忆起2015年自己和母亲从家乡逃出来的那一夜。 “我们没有拿起武器。我们举着白布,躲在井里,不敢出声。” 她在朋友圈写道,“他们说我们是和平的代表,但和平没来,只有火焰、瓦砾和母亲的眼泪。有人说投降能避免战争,我想告诉他们,我们投降了,但我们仍然死了很多人。” 这条信息被她的中文好友转发到微博上,引起不小关注。 “投降换不来和平,只换来屈辱。” “和平不是妥协,而是守护。”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万家灯火。” 阎学通教授面对风波,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我并不是鼓励投降,而是想引导大家重新思考战争的根源。我相信和平,只是我们实现和平的方式不该只靠武力。” 可社会舆论并未平息。 有学者发表长文批驳:“和平是靠实力赢得的,而不是乞求得来的。二战时法国部分政客信奉绥靖政策,结果如何?巴黎被纳粹践踏,投降从未带来尊严。” 退伍军人联合会也发出公开信,写道:“我们穿上军装,不是为了送去投降书,而是为了让家国可以不投降。” 舆论渐渐冷却,但许多人心里都留下了一个更深层的思考——和平,从来不是免费的。它不是靠跪着求来的,而是靠无数个不愿低头的人,一寸一寸守下来的。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用户40xxx75

用户40xxx75

2
2025-04-17 13:42

清华某人德不配位,下去吧,以免误人,误国!国家的尊严是以实力作为依靠!无实力,落后就挨打!

shirley

shirley

1
2025-04-17 13:29

胡说八道,历史告诉我们,投降有用吗?百年耻辱,忘记了吗?才多少年,老兵还在呢?

用户64xxx42

用户64xxx42

1
2025-04-17 13:41

南京大屠杀忘了吗?投降了被屠杀30万,这个教授就应该免职!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