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去,中方确定出席,17国将齐聚莫斯科,欧盟警告为时已晚

必行析国际 2025-04-17 11:53:36

5月9日,俄罗斯将在莫斯科举行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美方表示特朗普不会前往,而包含中方在内的17国领导人将确认出席。与此同时,欧盟发出警告,呼吁欧盟国家不要去莫斯科参加胜利日活动,但为时已晚。那么,这一系列事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又体现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变化? 当地时间4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公开警告欧洲领导人,不要参加俄罗斯胜利日活动。然而,这一警告发布时,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早已接受俄方邀请。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早先就曾直言,参加胜利日是其“个人责任”,理由是“斯洛伐克是被红军解放的”,这种“先斩后奏”的局面,让欧盟的警告显得滞后且无力。

有分析认为,欧盟对胜利日的抵制,本质上是俄乌冲突的延伸。自2023年起,乌克兰将5月9日定为“欧洲日”,试图对冲俄罗斯的历史叙事。然而,这种对抗策略效果有限。事实上,欧盟内部对俄立场本来就分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虽未参加胜利日活动,但多次反对欧盟对俄制裁,强调本国利益优先。 而德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虽然表面支持乌克兰,却在能源问题上对俄依赖难以割舍。例如,俄乌冲突初期,欧盟曾被迫给予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能源制裁豁免权,因其对俄天然气依赖度超过50%。 此外,尽管欧盟承诺2025年对乌援助增至230亿欧元,但成员国分歧不断。例如,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明确反对向乌派遣军事教官,称此为“红线”,德国等国民众也对持续援乌感到疲惫,部分人质疑“为何不将资金用于本国建设”。这种利益与立场的矛盾,使得欧盟难以形成统一的外交阵线。

此消彼长,俄罗斯则通过胜利日强化国际影响力——根据俄方披露的消息,除17国领导人确认出席外,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军队将参与红场阅兵,同时,这一次也将出现“特别军事行动英雄方阵”,可见俄罗斯的重视程度。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是否会出席莫斯科胜利日,一度引发猜测。2月中旬,美俄领导人通话后,克里姆林宫称“欢迎特朗普来访”。在近日的表态中,俄罗斯还表示会有“来自美国的大贵宾参与”,但白宫迅速澄清“暂无计划”。尽管俄方多次释放善意,特朗普最终选择回避。有分析称,这与美国国内政治压力有关——若特朗普此时与普京高调互动,可能被质疑“对俄软弱”,进而影响其外交信誉。 相比之下,中国的参与显得明确且坚定。早在年初,中方已确认将出席莫斯科活动,并计划进行双边访问,这一决定背后,既有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支撑,也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一贯主张。

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俄在能源、经贸等领域合作深化,俄方更将中国视为“抵御西方压力的关键伙伴”。中国外交部曾多次强调,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外界干扰”,这一立场在胜利日外交中再次得到验证。 整体上看,这次俄罗斯胜利日外交风波折射出三大趋势:一是美国对全球事务的主导力下降。特朗普虽试图“联俄制华”,但国内掣肘和盟友疑虑使其难以兑现承诺;二是欧盟战略自主面临考验。尽管冯德莱恩等领导人试图通过访华平衡中美关系,但内部矛盾削弱了其行动力;三是发展中国家外交独立性增强。确认参会的17国中,委内瑞拉、古巴、巴西等拉美国家,以及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国家,展现出不愿追随西方阵营的姿态。

由此可见,5月9日的莫斯科,注定成为国际政治的缩影,欧盟的警告未能阻止成员国“向东看”,美国的缺席暴露其战略矛盾,中国的参与则传递出合作信号。这场围绕历史记忆的较量,最终指向一个现实:单极霸权时代正在终结,而新的秩序尚未成型,在这一过渡期中,坚持独立自主、推动平等对话,或许是应对变局的最佳选择。

0 阅读:2520
必行析国际

必行析国际

国际大事,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