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建三峡大坝之前,三峡之巅的全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时候长江三峡的峡谷,看着非常的普通,峡谷周边的山坡上还有很多老百姓种的庄稼地。还有就是这个时候的长江,水居然都是黄色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黄河呢?从照片中看目测长江的水量也没有想象中的大,水深感觉不能跑大船。而且白帝城左边的那条长江支流,河床都露出来了。
这个时候的三峡之巅风景,感觉一般般。
三峡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重岩叠嶂、山清水秀,宛如一幅最美的山水风景画般,绵延不绝,令人惊叹。
随着岁月的变迁,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景象,只能成为一代人脑海中的记忆。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和古人看到的三峡,是完全不同。
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
恰好,1946年美国摄影师德米特里·凯塞尔,在空中和水面,对三峡进行了立体拍摄,详细记录了淹没前的景象。来领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古三峡!
纤夫在那时是比较辛苦的一项职业,因为他们看似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是单纯的蛮力,实际却不是这样。
在那时这种职业都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的人来做,可是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职业。
他们大多怕衣服磨损坏掉,都是光着膀子来完成工作。
只见一个个纤夫排成一排,低着头,一手拉绳,一手扶地,喊着悠长粗犷的号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着。
博险滩、斗急流,他们不畏艰险,不辞辛苦,为黎明百姓们幸福,贡献出了自己的全力。
特别是抗战时期,他们为了物资的顺利运达,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向他们致敬
但是,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峡谷的水位上升,水也变清澈了,河道也宽了,轮船都可以并排航行了,峡谷周围的山坡也变绿了。
区别真的很大,大家认为三峡之巅的风景是以前美,还是现在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