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收波音飞机?美方丢280亿大单,特朗普:愿与中国达成协议

嘉林国际 2025-04-17 14:04:22

中国市场向来是全球航空制造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对长期依赖出口的美国波音公司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可如今,波音即将被“踢出”中国市场。

多家外媒报道称,中国已经下令不再接收波音飞机,并停止从美国进口飞机相关设备与零件。报道称,这是中方回应美国对华商品加征145%关税新举措。 目前这个消息还未被中方证实,但足以让波音公司胆战心惊。据路透社消息,中国原计划在2025年到2027年之间接收188架波音飞机,按每架平均1.5亿美元计算,整个订单价值约为282亿美元。 如今,中方拒绝了这笔订单,对于正深陷财务和信誉危机的波音来说,无异于一次沉重打击。 实际上,在中方对美国产品加征高达125%关税之后,波音飞机及其相关零部件的进口成本已飙升至原来的两倍以上。对于像波音这样单价动辄上亿的高端制造产品来说,即便中方未发布明确的采购禁令,也早已因性价比骤降而丧失了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波音本身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中国市场的一大隐忧。从广泛引起关注的波音737Max8坠机事故,到近几年密集曝光的质量缺陷,波音的安全信誉早已在中国消费者和航空公司心中大打折扣。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波音飞机已发生48起安全事故,单是737-800型客机,就发生了26起事故,其中10起造成人员死亡。 尤其是去年济州航空在韩国的坠机事故,一架737-800客机在着陆时撞上围墙,造成179人遇难,再次引发全球航空业内对波音质量的质疑。

去年3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披露的最新审计更让人瞠目结舌:波音在接受的89项审计中,有33项未通过,占比将近四成。而其主要机身供应商Spirit AeroSystems也有超过半数审计未合格。 从中国政府角度来看,与其冒着飞安风险采购问题机型,不如坚决叫停,引导国内航空公司转向更可靠的替代选择,例如中国商飞的C919。 目前,C919已正式投入商用,中国东方航空成为首批运营方,飞行表现稳健。未来几年内,中国计划逐步扩大C919的生产规模与航线布局,如今波音被“踢出局”,C919如果能趁着这次机会发展壮大,无疑会对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带来巨大提升。 就在中国传出拒收波音消息后,特朗普政府方面明显坐不住了。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总统特朗普希望与中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并对中方喊话称:“球在中国那边,北京须采取主动”。 然而嘴上说着想和解,行动却依然强硬。这种一边喊话、一边动刀子的操作,其实早已被中国看穿。 可以说,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并不难理解。一方面,他希望通过制造谈判氛围以缓解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表现出“对华软弱”,于是只好靠喊话模糊立场。 而且这种通过施压使对方更加被动,进而为自己谈判增加筹码的方式,是特朗普此前面对中国时惯用的手段。

但问题在于,中美贸易关系不是谁喊两句就能恢复的,更不是你说“球在中国那边”,中国就会主动接球。而且如今的中国早已实现蜕变,内循环、自主替代、全球多元化市场布局使中国更有信心,特朗普的这一套压迫性谈判逻辑自然也就不好使了。 从国际战略的角度看,中国此举可谓张弛有度、理性克制。一方面通过拒收波音释放出清晰信号——不接受不平等贸易条件,也不为美方危机企业买单;另一方面,也始终没有封死谈判的大门,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和外交空间。 如果未来美方真的愿意拿出诚意解决问题,中国当然可以重新审视航空合作。但前提是,必须基于平等、互利和安全的原则,而不是一边甩锅、一边索取。 对特朗普而言,他要么就拿出真正的诚意,取消关税、回到谈判桌;要么就准备面对280亿美元订单泡汤、波音市场继续下滑的现实。 总而言之,这场“拒收波音”的风波,表面上是一笔订单的变动,实则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更是美国对华政策后果的一个缩影。 当美国一再挥舞关税大棒,以强压代替合作,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削弱了自身的信誉,也让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合作的可靠性。波音的失利,不过是第一个付出代价的“牺牲者”。 如果美方继续执迷不悟,坚持零和思维和极限施压的老路,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更多“波音们”在中国市场被边缘化、被取代,甚至被彻底排除。 时代选择合作共赢,而不是冷战思维;看不清这一点的,不是落后,就是被淘汰。

0 阅读:62
嘉林国际

嘉林国际

国际大小事,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