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21日,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被人发现吊死在一棵树上,后来在调查时发现他的衣服口袋中有一张纸条,打开后所有人泪目!
1968年6月21日,北京龙潭湖的早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雾气,在湖边一处简陋的养鸭场,人们发现一具吊在树上的遗体,令人震惊的是,死者是曾经备受尊敬的民族英雄,也是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
他上衣的口袋里,安安静静地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惜我的名声超过爱惜生命,这短短的一句话,像一道闪电劈过,深深地触动了所有人的内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曾经是世界顶级运动员的明星人物,选择用这样令人痛惜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
1937年,香港还不太平,容国团就出生在这个年代,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乒乓球,拿起球拍就爱不释手,后来,香港被侵占,他和家人一起回到珠海,那时候条件很差,他就拿床板当乒乓球桌,每天坚持练习。
战争结束后回到香港,家境困窘让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早早工作以补贴家用,即使生活艰辛,他对乒乓球的热爱和追求却从未动摇,为了提高球技,他四处拜访名师,虚心求教,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精益求精,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乒乓球界崭露头角,赢得了“东区小霸王”这个响亮的名号。
在香港乒乓球界崭露头角后,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究竟应该代表哪个地方出战,由于与香港乒乓球总会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他最终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选择——回到祖国大陆,决心为国家赢得荣誉,一九五七年,他乘坐北上的火车,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奋斗历程。
来到广州,他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友善和关怀,勤奋的训练使他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他战胜实力雄厚的对手,为中国赢得了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
这个冠军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让新中国感到无比自豪,周总理认为,这个成就和国庆十周年一样,都是1959年最值得庆祝的两件大事,为了纪念这份喜悦,特别推出了“红双喜”乒乓球品牌。
两年后的北京世乒赛,容国团教练带领中国男乒再次书写辉煌,他们在决赛中与日本队展开激烈较量,并最终夺得团体冠军,比赛过程充满挑战,中国队一度以0:2落后,面对困境,容国团大声鼓励队员,他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最终中国队成功逆转,赢得了胜利。
1964年,只有26岁的容国团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个人比赛,转行当教练,仅仅一年之后,他带领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勇夺冠军,由于这份巨大的成就,容国团获得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人生迎来了辉煌时刻,但谁也没想到,命运的改变也在悄然逼近。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容国团因为他的海外关系,被人当成了有问题的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总是被怀疑,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难以承受,他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无法接受自己被冤枉,也不想让家人跟着受牵连,最终,他选择了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志向,在北京龙潭湖边结束了自己短暂却光彩夺目的一生。
十年后,容国团的清白终于被证明,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热爱祖国,毕生都在努力奋斗,但人生也充满了不幸,容国团的经历引发我们的思考,在那个时代的影响下,个人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施学文
有海外关系怎么就成了有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