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趋于统一,而西方趋于分裂?这么说吧,一个文明长期面临外敌侵略,自然会趋于统一。没有外敌,自然趋于联邦制。不要说东大与欧洲了,北方对中华文明最长期的威胁,从匈奴、蒙古、女真,哪个不是部落联盟?而东大自己,只能是大一统,才能抵御外敌。 这事儿得从地理环境说起,中国的地形像个大铁锅,东边是大海,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是沙漠和草原,南边是热带雨林。 这种地形虽然封闭,但也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罩,让中华文明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发展。 而欧洲的地形则像个拼图,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纵横交错,没有一个明显的中心,这使得欧洲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 而且,中国历史上多次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如匈奴、蒙古、女真等,这些游牧民族的入侵,迫使中原王朝不得不加强中央集权,以应对外敌。 例如,秦朝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的入侵;汉朝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将匈奴赶到了漠北,这些举措都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来调动资源,因此中国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而欧洲的情况则不同,虽然欧洲也有外敌入侵,如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部落、后来的维京人、蒙古西征等,但这些入侵并没有形成长期的威胁。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分裂成了多个王国,这些王国之间相互争斗,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来应对外敌,此外欧洲的封建制度也使得地方势力强大,中央集权难以形成。 经济结构也是影响中国和西方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以农业为主,需要统一的水利工程来灌溉农田,如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因此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而欧洲中世纪以封建庄园经济为主,地方自给自足,中央集权需求低。 不过,中国的统一模式虽然带来了长期稳定,但也容易陷入内卷化,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某种程度上就是大一统带来的 安全感过剩。 欧洲的分裂虽然催生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但两次世界大战也暴露了碎片化代价,欧盟的成立试图在统一和分裂之间找到平衡,但英国脱欧、难民危机又让这个试验充满不确定性。 说到底,统一和分裂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是否适应环境,中国的大一统是应对北方威胁的 生存策略,欧洲的碎片化是地理和经济条件的自然选择。
晴雨风说史晴雨风说史这些年里,外蒙古教科书把匈奴认祖归宗的事儿闹得沸沸扬
【190评论】【115点赞】
江渐月
谁说欧洲没有被危胁了?数不盛数,古有阿拉伯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赫梯帝国,匈人帝国,蒙古帝国。近代有沙俄帝国,大英帝国,美利坚帝国。欧洲之所以没有统一是因为欧洲地形多变,实力派领主众多。另外,中华文明包括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渔猎文明、高原文明,中华文明是包容多元的,不要把中华文明看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