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朱文起给八路军送情报,途中路过一个日伪哨卡,敌人检查得很严,朱文起灵

阿虾学长 2025-04-17 20:13:22

1943年,朱文起给八路军送情报,途中路过一个日伪哨卡,敌人检查得很严,朱文起灵机一动,主动凑了上去:“老总,先检查我的!”

朱文起,山东定陶县人,1905年出生。

早年,为了活下去,朱文起当了十几年乞丐,在这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个姓游的农民,与他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生下了三个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虽然穷困潦倒,但终究有个盼头。谁知日军侵华后,朱文起的丈夫为了保护老婆孩子,被日军杀死了。

从那以后,朱文起只能带着三个孩子四处流浪,日子过得相当不容易。朱文起的夫家在当地是大族,有不少人加入了八路军,为抗战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朱文起的丈夫有一个侄子,叫游文斋,他是中共定陶县特委书记,他的出现,改变了朱文起的一生。

1941年,游文斋在物色新的情报人员时,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婶婶朱文起。朱文起时年36岁,但因为长期颠簸流浪,她看起来已经有50多岁了。

她沧桑的面貌,就是一层天然的伪装。

于是,游文斋就找到了朱文起,说明来意,朱文起也想为抗战做贡献,但她担心三个孩子无人照顾,便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游文斋许诺,只要朱文起帮八路军传递情报,他就让地方上的同志帮忙照顾三个孩子。

听说三个孩子有人照顾,朱文起再无顾虑,她答应加入八路军,帮八路军传递情报。

游文斋对朱文起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她传递情报。

朱文起当了十几年乞丐,有过讨饭拾荒的经历,本身又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她稍微一伪装,日伪军根本看不出她是八路军的情报人员。但朱文起的专业技能略有欠缺,游文斋见状,亲自教她一些必备技能。

没想到朱文起在情报工作方面,十分有天赋,游文斋教了她几次,她竟能完整地用出来,还能举一反三。

由于局势紧张,没多久,朱文起就开始执行任务。

当时,在日军的扫荡下,定陶特委与鲁西南地委中断了联系,朱文起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与鲁西南地委取得联系,恢复之前断掉的通信。

定陶县距离鲁西南地委较远,中间要穿过很多个封锁区,还要经过好几个日伪哨卡。朱文起当了很多年乞丐,丈夫死后,她带着三个孩子在定陶县附近四处流浪,对这一带的情况十分熟悉。

哪里有日伪哨卡,哪里可以绕过去,朱文起都一清二楚,在前往鲁西南地委所在地时,朱文起尽可能地绕过这些日伪哨卡。要是实在无法绕过去,她就大大方方地走过去,负责检查的伪军见她脏兮兮的,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粗略翻一下,就让她离开了。

有了第一次经验,后来在接受盘查的时候,朱文起开始游刃有余起来,即便遇到伪军的盘问,朱文起也能用事先想好的说辞应付过去,让伪军放她走。

这一路上,朱文起经过了多个哨卡,但敌人都没有发现端倪,朱文起顺利来到了鲁西南地委所在地,并把情报送到了地委的同志手中。接着,鲁西南地委又把最新的指示交给朱文起,让她传达给定陶特委。

因为之前已经走过一遍,所以在回去时,朱文起显得很轻松,顺利回到了定陶县,将鲁西南地委的指示交给游文斋。此后,朱文起多次传递情报。

在这期间,靠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朱文起躲过了很多盘查,但也遇到了多次险情。

比如在1943年的一次任务中,朱文起在路过一个日伪哨卡的时候,发现敌人突然加大了盘查力度,即便是缝在衣服里面的财物,也会被伪军搜出来。排在朱文起前面的一个人,他藏在包裹里的银两就被伪军搜出来,伪军不顾他的苦苦哀求,直接把银两抢走了。

朱文起的针线包里还藏着游文斋交给她的情报,要是伪军认真检查起来,肯定能搜出这份情报。

朱文起本想退走,但就这样离开,肯定会引起伪军的怀疑,朱文起想了想,忽然灵机一动,她插队走到了最前面,拿着针线包在伪军面前晃来晃去,对负责检查的伪军说:“老总,先检查我的吧。”

负责检查的伪军见朱文起浑身破旧,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看起来就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乞丐,心里想着肯定捞不到油水,便嫌弃地挥了挥手:“糟老婆子,快走,别在这里捣乱,不然把你抓起来。”

“老总,不检查了吗?”朱文起问道。

“快滚。”伪军十分嫌弃。

朱文起见状,迅速离开了这个伪军哨卡。

而这次惊险的经历,只是朱文起情报生涯中比较常见的一次,自从1941年开始从事情报工作以来,朱文起遇到的险情数不胜数,但每一次都被她一一化解。

抗战中,朱文起活跃于定陶一带,给八路军传递了不少情报,她的名声,在党内都开始传播起来。

到了后来,党组织还让朱文起参与锄奸行动。

比如在1945年3月,朱文起配合锄奸队,除掉了定陶县一个作恶多端的汉奸头子。

抗战胜利后,朱文起继续从事情报工作,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进部队,用实际行动支援革命事业。

建国后,朱文起退职回家,在老家务农,后来在一个林场当护林员。1982年,朱文起病逝,享年81岁。

0 阅读:58
阿虾学长

阿虾学长

阿虾学长,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