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走向高光:那个被遗忘的大唐开国英雄,凭什么跻身凌烟阁? 在提及大唐开国的风

笑看的繁华 2025-04-17 23:23:04

从幕后走向高光:那个被遗忘的大唐开国英雄,凭什么跻身凌烟阁? 在提及大唐开国的风云人物时,多数人的脑海中会迅速浮现出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李靖的赫赫战功,抑或是秦琼、尉迟恭这些战场上的传奇猛将。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虽鲜少被聚光灯照亮,却在历史的暗潮涌动中,悄然扭转乾坤,为大唐的崛起铺就基石。他,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十一的刘政会。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政会任职太原鹰扬府司马,看似平凡的职位,却成为他命运转折的起点。彼时,太原留守李渊正暗中谋划起兵,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风暴正在酝酿。而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察觉了李渊的意图,密谋在晋祠祈雨之际将其杀害,向隋炀帝邀功。生死存亡之际,刘政会登场了。他配合李渊,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先发制人”大戏,告发王威、高君雅暗中勾结突厥。在那个紧张的时刻,刘政会义正言辞,让王威、高君雅百口莫辩,最终被李渊借机囚斩。这一关键举动,为李渊起兵扫除了最大障碍,堪称晋阳起兵的首功之一 。 大唐建立后,刘政会被委以重任,留守晋阳。晋阳,作为唐朝的龙兴之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刘政会深知责任重大,对内,他抚慰军士,稳定军心,让每一位将士都能安心为大唐效力;对外,他施展外交才能,与外族和睦相处,为大唐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晋阳成为了大唐坚实的根据地,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物资和兵力,为唐朝的统一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就此结束。武德二年,刘武周进攻晋阳,晋阳土豪薛深开城迎接,晋阳城失陷,刘政会不幸被俘。但他的忠诚坚如磐石,即便身处敌营,也从未有过一丝动摇。他一边假意投降,一边秘密向李渊传递刘武周的军情,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暗中传递情报12次,成功策反敌军将领3人,为唐军最终击败刘武周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身在敌营心在唐的忠诚,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刘政会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他的家族传承也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他的子孙后代在唐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崭露头角,如长子刘玄意官至汝州刺史,次子刘玄象官至主客郎中,三子刘玄育官至易州刺史等 。他们继承了刘政会的智慧与忠诚,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大唐效力。 贞观九年,刘政会病逝,唐太宗李世民亲下敕书,称赞他“举义之日,实有殊功”,并从优办理他的丧葬仪式,追赠民部尚书,谥号“襄”,后又追封渝国公。李世民将他列入凌烟阁,正是对他一生功绩与忠诚的高度认可。 在如今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秦琼、尉迟恭因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而家喻户晓,成为大众心目中的英雄。相比之下,刘政会却鲜为人知,他就像一颗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明珠,光芒被掩盖。但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就会发现刘政会的故事同样扣人心弦,他的功绩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声名远扬的英雄。他用自己的智慧、忠诚和坚守,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大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唐朝名将# #封赏功臣# #开国功臣风云录# #梦回大唐# #大唐#

0 阅读:0
笑看的繁华

笑看的繁华

笑看世间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