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不归位阴从下脱胆火不降阳从上消胆经具有相火之性的前提条件是

飞翔说健康 2025-04-18 09:50:30

相不归位阴从下脱 胆火不降阳从上消

胆经具有相火之性的前提条件是胆气要降。胆为少阳,胆经和三焦经流通的都是相火,相火和君火同根同源,君火来自于心,相火来自于心包。

君火降而化相火,癸水升而化君火。肾水中的阳☆根,上升变成君火,君火中的阴☆根,下降变成相火,最后通过膀胱经络肾,藏在肾里变成了一丝真阳。上半年,天气越来越热,水气上升到天空(人的水气升到上焦,头脑清凉);下半年,天气越来越凉,能量沉降到地下(人的能量降到下焦,下焦暖和),但是这种能量仅是一点很弱的小火种,需要年复一年反复循环才能持久。

春夏往上升浮,秋冬往下收藏,这样才能使地球温度相对稳定:冬天不至于太冷,夏天不至于太热。一年365天,能量或在散发,或在储藏。如果有一天没了太阳,地球就会变冷,最后再次变成一个冰球,温度降到-273℃(绝对0度)。人也一样,年复一年的晒太阳,日复一日地进食,水谷精微化生为血,血归于肝,肝半升而化魂,全升而化神。

因此,纯阳之体就是“神”,纯阴之体便是“鬼”。阳为血所化,阴由气所生。最后一口气跑了,人就变成了“鬼”。血升而化阳魂,血是阳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不断健脾,不断生血。让血象太阳来回给地球带来能量一样,给人体持久提供能量。

如果相火不降,上焦有火,阳就从上脱;

如果相不归位,下焦无阳,阴就从下消。

一阵热,出一身汗的人,如果病程太长,前胸后背都很凉。阳从上焦跑,下焦多寒凉。胆经也没了相火之气,胆就寒。有首歌写得比较贴,“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胆寒之后就没有胆量创业了。虽然胆小是因为胆寒,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理论上要用热药,但治胆小的经典方“温胆汤”中没有一味热药,而主要是以降为主的药。半夏降胃,茯苓健脾,燥土。因为半夏降逆之后可以让心火变成相火。胆经有了能量,就不再胆小了。半夏是温胆汤的核心用药,半夏降逆止呕,降肺降胃,降少阳相火而入肾。可以说没有半夏,就没有温胆。因为胆经和胆相连,可以说温胆汤是温的是胆囊,也可以说是温的胆经。

山东地处东南,多风病,到中原看中医的患者,潮热出汗是很多患者的共同症状。一阵热出汗发作时,中下焦都是凉的,说明没有阳气,要止汗,就以降为主,因为降而收敛。

胃为降之统帅,地球不动我不动,胃天天堵着撑着,胃就不会降,一切都降不下去,根本就降不下去!

脾为升之总纲,天天拉肚子的人,脾升不起来,一切都升不起来,根本就升不起来!

升了就可散,降了就能收,这是自然之性,也是治病大法。一阵热出汗,主要就收敛肺气降胃气。让它们降,火就可以下行。出完汗还怕冷,就升,健脾而升肝,就能散。对这种一阵热出汗,怕风怕冷的人,你既要用收敛之药。如半夏、白芍、山茱萸收降,还要加桂枝、炙甘草,升散。这种寒热错杂的病治起来麻烦,桂枝加多了,更热更散,出汗更多;收敛之药加多了,更冷更怕风,非常考验大夫问诊、调方的水平。

0 阅读:49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