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中国石油专家王德民教授因为长得太帅,好多女生追他,他烦得不行,就提

青史如烟啊 2025-04-18 10:14:50

1963 年,中国石油专家王德民教授因为长得太帅,好多女生追他,他烦得不行,就提了两个谈恋爱的条件:第一,结婚后,没时间陪女生逛公园;第二,女生不能打扰自己看书。这两个条件把很多女生都吓跑了,但有个叫王日英的姑娘没被吓跑。 王德民这人,1937年2月9日生在河北唐山,家里背景有点特别。他爸是医生,他妈是瑞士人,混血基因让他从小就长得跟别人不一样。小时候因为这张脸和蹩脚的中文,没少被同伴挤兑,日子不好过。可他不服输,硬是靠脑子和努力翻身。后来考进北京石油学院(现在叫中国石油大学),算是正式跟石油杠上了。1960年毕业,他没选安逸的留校路子,直接跑去大庆油田干活,开始了苦哈哈但牛气哄哄的职业生涯。 才24岁,他就搞出个大动静。1961年,他一个人琢磨,推导出“松辽法”,专门算油井压力。这法子让中国能精准摸清石油家底,狠狠打了那些瞧不起中国油田的外国专家的脸。因为这,他直接从普通技术员蹿升成工程师。后来,他又没闲着,研发出“化学驱油技术”和“限流压裂法”,帮大庆油田多榨出不少油。这几招下来,他在大庆的名声算是彻底立住了。 到了1963年,王德民刚回北京石油学院进修,帅气的外表加上硬核的才华,简直成了校园里的活招牌。他个子不算矮,五官立体,混血脸在当时那群穿灰蓝工装的人里特别扎眼。女生们一见他就挪不开眼,课间总有人借故凑近,想聊两句。可他呢,满脑子都是书和实验,压根没心思应付这些。晚上自习室里,他一坐就是好几小时,桌上堆满石油工程的书,别人递来的点心他看都不看一眼。时间长了,他烦了,觉得这些事太耽误事儿。 于是,他干脆放了个大招。那天早上,他在宿舍楼前站着,面对几个常来找他的女生,直接撂下话:想跟我谈恋爱,得答应两个条件,第一,结婚后我没空陪你们逛公园看风景;第二,我看书时谁都别来烦我。说完这话,底下的人愣了,有人当笑话听,有人觉得这人太拽,转头就走。这事传开后,校园里安静了不少,他的“条件”成了大家的谈资,追他的人也少了大半。 可就在这时候,王日英冒出来了。她是石油队里的记录员,个子不高,穿着朴素,平时话不多。那天她拿着一本数据册来汇报工作,手指翻着纸页,汇报完就收拾东西走人,没多余动作。后来在实验室,她又端了杯温水给他,放下就走,连招呼都不打。王德民注意到她手腕上磨得发白的袖口,觉得这姑娘跟别人不太一样。几次接触下来,他心里有了点想法。 一个下雪的下午,他终于开口,问她能不能接受他的条件。王日英没犹豫,点了头。她不是那种爱浪漫的性子,也明白王德民这人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她愿意跟他过这种脚踏实地的日子,不图花前月下,只想踏实相伴。俩人结了婚,没啥轰轰烈烈的仪式,就这么搭伙过上了日子。 婚后,王日英成了王德民的定心丸。她管家务,每天早起忙活,厨房里锅碗瓢盆简单得很。她洗衣服用的是旧木盆,手在冷水里泡得发红,但他埋头工作时,她从不吭声。晚上他在桌前熬夜看书,她就坐一边缝衣服,手指捏着针线,动作慢条斯理。他熬得太晚,她就泡壶茶放桌上,啥也不说。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但俩人心里都踏实。 有了王日英撑着后方,王德民的事业越干越猛。改革开放后,他带着团队跑遍各大油田,反复试验技术。他的成果让油田采收率蹭蹭往上涨,有次开会讲数据,底下人听得直鼓掌。后来,他还常被请去讲课,讲台上他指着公式,手势稳当,声音虽哑但有劲儿。学生们记得他花白的头发和满黑板的字,下课后他拄着拐杖慢慢走,步子不快但很沉。 到了晚年,他俩的生活还是老样子。院子里,他推着辆旧自行车,她提着刚洗好的衣服跟在后面。傍晚坐一块儿喝凉茶,桌上茶杯碰出点响声。墙上挂着他年轻时的照片,那时候的眉眼还挺帅。如今说起他,大家不光佩服他的技术,更感动他跟王日英这几十年的互相扶持。俩人没啥浪漫词儿,但硬是把日子过成了传奇。

0 阅读:101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