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终极敌人究竟是谁?其实,这是个帝国寓言故事,深陷“修昔底德陷阱”,虚构敌人和终极对手,然后与自己的影子进行殊死搏斗。最终验证汤因比的预言:“文明的死亡,永远来自自杀而非他杀。”说穿了就是自造孽不可活! 其实,每一种文明都有关于它的警示。中华文明就有很多类似警告:“多行不义必自毙”“国虽大,好战必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我们建议白宫把《过秦论》列入必读清单,否则,行为艺术会始终伴随白宫。 作为守成大国,美国自1890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后,就陷入了“威胁平衡”理论不能自拔,痴迷于盎撒岛国的“离岸平衡”“大陆均势”,导致患上“被迫害妄想症”,总觉得有刁民想害他。 当外部没有足够分量的对手时,它就制造一个。当现实中的对手不够可怕时,它就妖魔化一个。为此,美国先后将德意志第二帝国、纳粹德国、日本帝国、苏联等列为战略对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备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经济或军事潜力。 当所有敌人都被打倒时,它就发明新的战场。比如2000年代,美国实在找不到像样的对手时,就一溜烟打进阿富汗,开辟出反恐新战场。最终在阿富汗窝了20年,花费约2.3万亿美元,平均每天烧3亿美金。 美国为啥热衷于制造假想敌?因为这货是个移民国家,且孤悬美洲,唯有在大陆树立假想敌,才不至于被边缘化。然后,通过塑造“敌人”来完成国家认同建构,并同时向外转嫁危机和矛盾。 冷战期间,美国将苏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塑造成“自由世界”对立面,进而建立北约,并使各成员国接受它的领导地位。 所以,当苏联坦克在红场轰鸣时,美国电视台就滚动播放“红色恐怖”警告。各大超市就跟着售卖核战应急包,小学生就练习钻课桌躲避核爆。好莱坞则不断生产《赤色黎明》等洗脑大片,恐吓“自由世界”。 因为这种全民动员式恐惧营销过于成功,以至于苏联解体时,美国政府反而陷入了集体焦虑:没有了“莫斯科”这个大反派,北约存在的意义到底是啥?以至于俄罗斯虽然虚得一批,但依然被美国塑造成了敌人,因为不称职的敌人也好过没有敌人! 进入21世纪,美国威胁识别系统开始疯狂升级。从基地组织到伊拉克生化武器,从俄罗斯黑客到中国5G,每个新对手都比之前更神秘、更危险,甚至无处不在。 2003年,当鲍威尔在联合国摇晃那管“洗衣粉”时,全世界都目睹了美国“威胁平衡”理论有多魔幻。20年后的TikTok听证会上,议员们逼问周受资:“你的APP会通过摄像头监测用户瞳孔吗?”把被迫害妄想症推向了荒诞新高度。 经济领域的威胁塑造更显黑色幽默,当华为5G基站出现在欧洲时,美国政客如丧考妣,四处警告这是“特洛伊木马”。自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已陆续将1500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制裁清单,涉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芯片等多个关键领域。 然而,不断塑造威胁神话的后果,就是美国深陷自我营造的战略迷宫。并在迷宫的每一个转角,都能看见自己的倒影,而它却总认为是新的敌人,但偏执必遭反噬。 所以,当它不断推进北约东扩,甚至挑动俄乌冲突时,欧洲人的战略自主意识被觉醒了。当它对俄罗斯扔金融核弹,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时,那些持有美债的国家被惊醒了。然后就掀起了“去美元化”热潮,连印度都开始玩本币互换了。 所以,当好莱坞《壮志凌云2》的主角,用三代机F-14吊打苏-57隐身战机时,美式主旋律已被Z世代解构得体无完肤。当迪士尼修改小美人鱼的肤色时,德州红脖子们正在举枪保卫“传统价值观”。 把阶级矛盾替换成种族问题,把制度缺陷包装成外部威胁,把经济衰退归咎于外国倾销……当美国政客日常嚷嚷“狼来了”的时候,他们自己早已变成恶狼和恶贼,成为了美利坚的终极敌人。 历史总是充满着辛辣的隐喻,苏联解体前夜,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试图制造“政变谣言”来巩固权力,最终却加速了帝国崩溃。如今,美国政府越是渲染外部威胁,就越是暴露出美国内部治理的千疮百孔。 现在,美国宪法已进化成了制度的化石,三权分立也演变成了三头怪兽互噬。如今,这个曾经诞生爱默生、梭罗和马克吐温的国家,满大街都是《美丽新世界》的大麻成瘾者。如今,“合众为一”的立国格言,也演变了“裂众为百”的残酷现实。 恰如基辛格留给美国人的警示:“美国最大的危险,是认为自己没有对手就不能存在。”也印证了布热津斯基的预言:“美国将像所有帝国一样,最终会陷入自己编织的战略罗网!” 如今,《独立宣言》“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早已败给了军工复合体的“炮有、炮治、炮享”。然而,当美国开始与自己的倒影进行终极搏斗时,《旧约》中的箴言或许就会成为它最好的墓志铭:你种下风,必将收获风暴!
美国的终极敌人究竟是谁?其实,这是个帝国寓言故事,深陷“修昔底德陷阱”,虚构敌人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4-18 10:18:33
0
阅读:37
49xxx77
古罗马死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