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俄军导弹命中了乌克兰境内一处印度炮弹仓库,导致仓库内的印度人被消灭。这个情况得从印度和乌克兰的武器交易说起。根据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印度军火商通过欧洲国家间接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 155 毫米炮弹。 比如意大利的 MES 公司从印度购买空炮弹壳,再自行填充炸药后转卖给乌克兰。捷克也牵头从印度采购弹药,通过西班牙等国转运到前线。这些炮弹主要是北约标准的 155 毫米榴弹,射程在 30 到 39 公里之间,正好能匹配乌军的西式火炮。 不过这里有个矛盾点:印度官方一直否认直接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去年 1 月,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 “没有向乌克兰运送任何火炮弹药”。但实际情况是,印度军火公司的炮弹通过欧洲中间商流入乌克兰,形成了一条隐蔽的供应链。 比如印度军火有限公司(Munitions India)向捷克出口的 120 毫米迫击炮弹,最终被证实送到了乌克兰。这种 “曲线救国” 的方式既规避了印度的中立立场,又能通过武器出口赚外汇 —— 印度 2023-24 财年的国防出口额已经突破 2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至于俄军导弹命中印度仓库的说法,目前没有官方证实。最近的战报显示,俄军在 4 月 9 日确实打击了乌克兰的武器库,但未提及印度相关目标。可能的情况是,俄军在对乌军后勤设施的常规打击中,误炸了存放印度炮弹的仓库。 这类事件在冲突中并不罕见,比如 2024 年 7 月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弹药库,就曾引发剧烈爆炸。如果印度炮弹仓库被击中,可能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张,毕竟印度仍依赖俄罗斯的武器零部件供应;二是乌克兰的弹药补给再次受阻,因为印度炮弹占其进口量的 1% 左右,虽然比例不高,但在西方弹药库存紧张的情况下,每一发都很关键。 从印度的角度看,这种 “暗度陈仓” 的做法其实是在平衡外交风险。一方面,印度需要维持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合作,比如购买 S-400 防空系统和米格 - 29 战斗机;另一方面,又想通过武器出口提升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弹药短缺的背景下。 这种两头获利的策略虽然精明,但也存在隐患。俄罗斯已经两次向印度抗议,要求停止弹药转运,但印度并未采取实质措施。如果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可能会影响俄印在能源、军事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关于印度人在仓库中被消灭的说法,目前没有可靠证据。乌克兰境内的印度公民主要集中在农业和 IT 领域,直接参与军事活动的可能性极低。 更可能的情况是,仓库中的印度籍技术人员在炮弹转运过程中遭遇袭击,但这类细节尚未得到任何官方或第三方的确认。在冲突信息满天飞的当下,这类消息需要谨慎对待,避免成为舆论战的工具。
最近有消息称,俄军导弹命中了乌克兰境内一处印度炮弹仓库,导致仓库内的印度人被消灭
瑛悦说事儿
2025-04-18 10:52:50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