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换来的一生托举:两代人的深情羁绊 1962 年,寒冬腊月,北风像发了狂的野兽,在屋外打着旋儿呼啸,房顶上的茅草被刮得簌簌响。昏暗的房间里,一盏小灯散发着微弱光芒,奶奶躺在铺着稻草的大床上,眼神浑浊无光。 “娘……” 13 岁的爹和 5 岁的小叔 “扑通” 一声跪在床前,双手紧紧握住奶奶枯瘦如柴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奶奶即将消逝的生命。 “文海,你是哥哥,娘走后,可得照顾好弟弟啊。” 奶奶的眼睛忽然有了片刻清明,她满心放不下这两个孩子,可生命的烛火却已摇曳到了尽头。爷爷几年前就走了,奶奶一个女人拉扯着两个孩子,又碰上灾荒年,粮食极度紧缺。奶奶总是把粮食省下来给爹和小叔,自己只能挖些草根、采点野菜勉强充饥,时间一长,身体终于还是垮了。 奶奶走后,就剩爹和小叔这两个半大的孩子相依为命。村里有些人看他们可怜,东家给口吃的,西家给一口,好歹让兄弟俩熬过了饥荒岁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爹毅然扛起了照顾小叔的重担。农忙时,爹跟着村里人下田干活,别看他年纪小,干起活来那叫一个麻溜,丝毫不比大人差。小叔也没闲着,帮着村里拾稻穗、放羊、割牛草。秋收结束,兄弟俩也能分不少粮食,再搭点山芋、土豆、红薯啥的,勉强能混个半饱,起码饿不死人了。 爹没读几天书,可脑子灵光得很。农闲时,村里来了个补锅匠,爹天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人家问他干啥,爹就说好奇,实际上爹是在偷师学艺呢!爹常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他想着自己学会这手艺,农闲时就能出去给人补锅、补盆,赚点钱供小叔读书。爹自己吃够了没读书的亏,绝不能让小叔重蹈覆辙。 爹跟着补锅匠瞧了好些天,还真摸出了门道。他跑遍村子借钱买了补锅的家伙事儿,先拿自家的锅盆练手,又免费帮村里人补锅。一回生二回熟,还真让爹把这手艺给琢磨透了。有了这手艺,爹和小叔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不仅能填饱肚子,爹还攒了点钱,打算把破旧的房屋收拾收拾,盼着以后能娶个媳妇。 一天,爹忙完院子里的活儿,走进屋,瞧见小叔在油灯下专心看书,赶忙把油灯拨亮了些,说道:“文意,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看书时灯得拨亮点,别给大哥省钱,大哥能挣。” “哥,你都 22 了,钱留着给你娶嫂子。” 小叔觉得要不是自己拖累,爹早娶上媳妇了。 “娶媳妇不着急,哥等你有出息了,以后给我养老。” 爹哪敢想娶媳妇的事儿,毕竟谁家姑娘愿意嫁给像他这样的穷光蛋呢。 缘分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有一回,爹推着补锅的工具去镇上,碰到了娘。那天娘出门,被两个混混欺负,爹抄起小锤子就把混混吓跑了。娘感激不已,请爹去家里帮忙补锅,可爹补好锅后,说啥都不肯收钱。娘的父母早不在了,是她姥姥把她拉扯大的。太姥姥见爹不收钱,一个劲儿夸爹人好、实在,非要留爹在家里吃饭。爹吃了人家的饭,怪不好意思的,就把娘家里需要补的锅碗瓢盆全给补了一遍。 自那以后,爹经常去镇上补锅,就盼着能再碰到娘。等爹和娘熟悉了,娘觉得爹有上进心,待人又好,也不嫌弃爹住在乡下,就愿意嫁给爹。娘的姥姥对爹也挺满意,说:“嫁人啊,就得看人品,好日子都是自己挣来的。” 爹娘定下婚事后,爹怕委屈了娘,打算把破旧的小屋翻新一下。村里人知道了,都劝爹干脆重新建,平时爹没少免费帮村里人补锅,大家都来帮忙打泥坯。搬新家那天,娘也过门了。舅爷爷瞧不上爹是个穷小子,没给娘准备嫁妆,太姥姥就把自己陪嫁的黄花梨木梳妆台送给了娘。这梳妆台不大,也就一尺来高,上面放镜子供人照,下面用来放胭脂水粉,上面雕刻着龙凤呈祥、莲花的造型,虽说成色有些旧了,可依旧精美得很。娘抱着梳妆台,被爹用牛车接回了家。 爹娘婚后恩恩爱爱,爹干起活来更是浑身是劲。农闲时,推着补锅工具跑遍十里八乡。娘就在家洗衣做饭,照顾小叔。娘心地善良,对小叔就跟亲弟弟似的,小叔对娘这个嫂子也是敬重有加。 小叔高中毕业那会儿,高考还没恢复,爹为小叔的工作发起了愁,四处托人打听,想给小叔找份差事。有一天,爹给人补锅,一个来补锅的老太太跟爹闲聊,说她有个侄子在电力局当领导。爹一听,心里 “咯噔” 一下,忙问:“大娘,您儿子他们单位招人不?” “这事儿我老婆子不太清楚,回头我给你问问。” “大娘,我有个弟弟,刚高中毕业,在家闲着呢,您能帮忙问问不?要是能成,以后您家的锅我全包了。” “小伙子,老婆子哪有那么多锅给你补,看你对弟弟这么好,这事儿老婆子帮你问问。” 老太太人挺热情,听了爹和小叔相依为命的事儿,很是感动。 没几天,老太太让人带话,说她侄子单位正好内招,不过名额有限。爹找到老太太,打听她侄子喜欢啥,寻思着托人办事,总不能空手去。 “他呀,吃喝不缺,就喜欢收藏些老物件。” 老太太这话可把爹给难住了,家里凑个几十块钱,买点烟酒还行,可上哪儿去找老物件呢。 娘坐在院里大树下绣鞋垫,时不时抬头瞅瞅爹,见爹拿着个破锅发呆,便问:“你在那儿傻愣着干啥呢!” 听到娘的声音,爹才回过神来,把老太太说的事儿告诉了娘。 “这事儿靠谱不?” 娘听完,怕爹被人骗了。 “大娘说了,她侄子在单位能说得上话,总得试试吧,要是文意有了工作,以后就不用愁了。” 娘转身进了屋,抱着太姥姥给她的梳妆台出来,说:“你看这个行不?听我姥姥说,这是她姥姥用过的,都传了好几代人了,就是有点旧。” “这可是姥姥给你的嫁妆啊。” 爹看着娘手里雕刻精美的梳妆台,心里头五味杂陈。 娘把梳妆台塞到爹手里,说:“姥姥常说,再好的东西也没人重要,这东西放我手里也没啥用,要是能帮到小叔,也算值了。” 爹拿着梳妆台去了老太太家,老太太的侄子见了,果然喜欢得不得了。小叔也顺顺利利进了单位。后来小叔得知工作是娘用嫁妆换来的,感动得不行,说要用一辈子报答爹娘。 小叔凭借自己的勤劳肯干,慢慢在单位站稳了脚跟,还得到了重用。几年后,又遇上了情投意合的小婶,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没几年,我家 70 年代建的土房就换成了二层小洋楼,娘高兴得赶忙给我张罗亲事。可谁能想到,一场大祸突然降临。我和爹跑车的路上出了事故,车翻了。爹当场就没了,我侥幸活了下来,却失去了双臂。 娘遭受这一连串的打击,一下子就病倒了。那段时间,多亏了小叔和婶子忙前忙后,既要处理爹的后事,又得照顾娘和我。我从一个健全人变成了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心里落差极大,吃饭要人喂,上厕所都得人帮忙,差点就没了活下去的勇气。 是小叔的话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你只是身体残疾了,心灵照样能飞翔,没了手,你还有脚,只要你想,没什么能打倒你,残疾不是绊脚石,自信才能勇往直前。” 娘见我恢复了自信,就打算带我回家。可小叔不放心我和娘,就帮我们在附近租了房子,还出钱帮我盘下两间门面,开了个小超市,好让我们母子有个生活来源。 每天小叔下班后,都会来我的小超市看看,帮忙进货,搬些重物。 2008 年,35 岁的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和我一样身体残疾的姑娘。相处几个月后,姑娘向我表明了心意,还说要来见我。可我心里却直犯嘀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小叔知道后,鼓励我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说:“清辉,你记住,你身后有我和你婶呢。” 我终于鼓起勇气,和姑娘见了面,两人互相表明了心意。小叔和小婶陪着娘去姑娘家提亲,姑娘的父母对我挺满意,他们也不想女儿孤孤单单过一辈子。我们的婚房是小叔和婶子出钱买的,也是他们亲手布置的。 儿子出生那年,小婶正好退休,娘身体不好,是小婶帮忙带孩子。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也是小叔小婶骑车帮忙接送。 如今孩子都十多岁了,吃穿用度,好多都是小叔用退休工资贴补的。堂弟对小叔一直帮衬我们家,从来没反对过,他总说,要不是爹养大了他父亲,哪会有他。小叔也常念叨,要不是娘当初的嫁妆,他哪能有今天的退休生活。 爹养大了小叔,娘用嫁妆换来了小叔的前程,小叔却用一辈子托举了我们家两代人。这份恩情,我们实在是无以为报啊!
嫁妆换来的一生托举:两代人的深情羁绊 1962年,寒冬腊月,北风像发了狂的野兽
红尘影视说
2025-04-18 11:56:38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