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年间,袁天罡在长安城看到一个面相奇异的少妇,他对少妇道:“你有三品宰相夫人之命,准备享福吧。”那妇人大怒:“我一个寡妇,哪来的宰相夫人?”遂赶走了袁天罡。 面馆之中,王寡妇正站在灶台前,手法娴熟地揉着面团。她年约二十七八,模样生得十分清秀,只是长期的操劳让那原本光洁的眼角过早地爬上了几丝细纹。三年前,丈夫因病撒手人寰,她便独自挑起了经营面馆的重担。 日子过得着实辛苦,好在她手艺精湛,做出来的面食风味独特,面馆的生意倒也红红火火。 这天晌午,面馆里食客满座,众人一边大快朵颐,一边高声谈天。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白发如雪的老者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进店内。他目光炯炯,如寒星般锐利,进店后便将店内情形细细打量了一番,最终,目光定格在了忙碌的王寡妇身上。 王寡妇敏锐地察觉到老者的注视,微微蹙了蹙秀眉,却依旧面带微笑,走上前去招呼道:“老人家,您要点些什么?” 老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和善的笑意,说道:“给我来碗阳春面吧。” 老者吃完面后,他盯着王寡妇,缓缓开口道:“老夫观你面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此乃大贵之相。日后,你定会成为一品宰相夫人。”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面馆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纷纷将目光投向王寡妇。 王寡妇的脸 “唰” 地一下红透了,又羞又恼,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老人家,您可别乱说!我不过是个孤苦无依的寡妇,哪来的什么宰相夫人?大白天的,可别拿我寻开心!” 老者神色从容,不慌不忙地从衣袖中掏出一枚铜钱,轻轻放在桌上,说道:“女施主,信与不信,全看个人缘分,一切皆由天命注定。老夫袁天罡,以相面之术行走江湖多年,向来只说真话,绝无半句虚言。 想当年,武氏尚在幼年之时,我便断言她有帝王之相,如今已然应验了几分。你且记住我今日这番话,往后的日子,自会明白其中深意。” 说罢,袁天罡微微拱手,转身迈着稳健的步伐离开了面馆,只留下满座惊愕的食客和满脸怒容的王寡妇。 “什么相面大师,简直就是个老疯子!” 王寡妇气呼呼地收拾着碗筷,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一晃便到了贞观十一年。这一天,面馆里走进来一位身着白色长袍的年轻男子。他面容英俊清朗,只是眼神中隐隐透着几分疲惫与焦虑。男子一进门,便急切地开口问道:“请问,这里是王氏面馆吗?” 王寡妇停下手中的活儿,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没错,这里就是王氏面馆。客官,您要点些什么?” 男子连忙上前几步,恭敬地说道:“我叫马周,受令尊大人所托,特地前来找您。这是令尊大人给您的书信。” 说着,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封信,双手递了过去。 王寡妇接过信,原来,舅舅在外地任职期间,偶然结识了马周。他见马周才华横溢,腹有锦绣,只可惜空有一身本领,却苦于没有施展的机会。舅舅念及在长安的外甥女,想着或许她能帮马周寻条出路,便写了这封信,言辞极为恳切,叮嘱王寡妇无论如何都要帮衬这个年轻人。 王寡妇看完信,又抬头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马周,说道:“马公子,既然是舅舅托付于我,我自当竭尽全力。只是我一介女流,能力有限,也不知能为你做些什么?” 马周赶忙拱手作揖,言辞诚恳地说道:“王娘子,在下只求姑娘能帮我引荐一份差事,让我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要能有机会施展拳脚,我日后定当重重报答姑娘的大恩大德。” 王寡妇思索片刻,说道:“我有个远房表哥在都督府当差,或许能帮你谋个文书的职位。不过这文书的工作繁杂琐碎,俸禄也不算多,不知道马公子是否愿意?” 马周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忙不迭地说道:“愿意,愿意!能有这样的机会,我已经感激不尽了,怎敢挑剔!” 就这样,在王寡妇的热心帮助下,马周顺利进入都督府,担任文书一职。他工作勤勉认真,才华出众,处理起事务来游刃有余。很快,便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与器重。后来,他的才能更是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对他极为欣赏,直接将他提拔到朝中任职。 进入朝堂之后,马周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一路平步青云,官职不断升迁。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官拜宰相之位。然而,即便身处高位,尽享荣华,马周却始终未曾娶妻。他还在惦念着王寡妇。 第二天,他就骑着大马带着迎亲队伍来到王寡妇的面馆。 马周走到王寡妇面前,目光中满是深情与感激,轻声说道:“当年若不是娘子仗义相助,就没有我马周的今天。这些年来,姑娘的恩情我一刻也未曾忘怀,心中一直牵挂着姑娘。不知娘子是否愿意与我携手相伴,共度余生?” 王寡妇红着脸,微微低下头,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婚后,马周与王寡妇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他们的故事在长安城传为佳话,人人皆称赞不已。 后来,夫妻二人专程前去拜访袁天罡。 袁天罡轻抚胡须,微笑着说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二人能有今日这般美满的结局,皆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啊。”
为什么当代中国内地,剩女可能越来越多?
【1评论】【1点赞】